供热系统末端装置连接结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2 优化结构减阻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3 减阻研究思想的可行性 | 第11-12页 |
1.3 本文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2-14页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变径减阻方法的提出及减阻结构设计 | 第14-29页 |
2.1 变径减阻方法的提出 | 第14-15页 |
2.2 变径减阻相关内容 | 第15-16页 |
2.2.1 流体的性质及研究方法分析 | 第15-16页 |
2.2.2 流体物理模型假设 | 第16页 |
2.3 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16-25页 |
2.3.1 能量法的介绍 | 第16-19页 |
2.3.2 真实路径的寻找 | 第19-21页 |
2.3.3 运动微分方程的确定 | 第21-25页 |
2.4 减阻结构的设计 | 第25-28页 |
2.4.1 运动微分方程的验证 | 第26页 |
2.4.2 减阻结构形状分析 | 第26-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实验内容与方案设计 | 第29-38页 |
3.1 减阻结构实验设计 | 第29-31页 |
3.1.1 材质的选择 | 第29页 |
3.1.2 与实验管道连接方式 | 第29-30页 |
3.1.3 结构的设计 | 第30-31页 |
3.2 实验系统设计 | 第31-32页 |
3.2.1 进出口段长度的确定 | 第31-32页 |
3.2.2 实验段测压点分布间距 | 第32页 |
3.3 实验台的搭建 | 第32-34页 |
3.3.1 实验系统概况 | 第32-33页 |
3.3.2 实验的主要设备 | 第33页 |
3.3.3 实验的主要参数 | 第33页 |
3.3.4 实验的主要流程 | 第33-34页 |
3.4 实验的步骤 | 第34-35页 |
3.4.1 实验的准备工作 | 第34页 |
3.4.2 实验的测试步骤 | 第34-35页 |
3.5 实验参数的测量 | 第35-37页 |
3.5.1 压力测量 | 第35页 |
3.5.2 流量计测量校核 | 第35-37页 |
3.6 实验系统的验证 | 第3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50页 |
4.1 减阻结构前后局部阻力特性研究 | 第38-40页 |
4.2 减阻结构实验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4.2.1 实验数据整理 | 第40-43页 |
4.2.2 实验结果评价与分析 | 第43页 |
4.3 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 第43-46页 |
4.3.1 实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意义 | 第43-44页 |
4.3.2 实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 第44-45页 |
4.3.3 实验误差的其他影响因素 | 第45-46页 |
4.4 减阻效果分析 | 第46-49页 |
4.4.1 减阻的评价方法 | 第46页 |
4.4.2 传统变径的局部阻力系数 | 第46-48页 |
4.4.3 减阻效果分析 | 第48-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5.1 结论 | 第50页 |
5.2 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