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3.1 普惠制金融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1.3.2 互联网技术在普惠制金融中的应用研究 | 第14-16页 |
1.3.3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创新点 | 第18页 |
第二章 我国普惠制金融发展概况 | 第18-25页 |
2.1 我国普惠制金融的特点、对象和意义 | 第18-21页 |
2.1.1 普惠制金融的特点 | 第18-19页 |
2.1.2 普惠制金融的服务对象 | 第19-20页 |
2.1.3 发展普惠制金融的意义 | 第20-21页 |
2.2 我国普惠制金融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2.3 我国普惠制金融的主要发展形式 | 第22-23页 |
2.4 我国现阶段普惠制金融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2.4.1 农村地区普惠制金融发展水平低 | 第23页 |
2.4.2 小微企业仍然面临融资困境 | 第23-24页 |
2.4.3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 第24页 |
2.4.4 金融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 第24-25页 |
2.4.5 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健全 | 第25页 |
第三章 我国当前的普惠制金融模式分析 | 第25-32页 |
3.1 传统金融模式 | 第25-28页 |
3.1.1 传统金融模式运行机制 | 第25页 |
3.1.2 传统金融模式的比较优势分析 | 第25-26页 |
3.1.3 传统金融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3.1.4 改良传统金融模式的思路 | 第27-28页 |
3.2 互联网金融模式 | 第28-31页 |
3.2.1 互联网金融模式运行机制 | 第28-29页 |
3.2.2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比较优势分析 | 第29-30页 |
3.2.3 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3.2.4 改良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思路 | 第31页 |
3.3 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普惠制金融模式创新分析 | 第32-46页 |
4.1 区块链技术综述 | 第32-35页 |
4.1.1 区块链技术的原理 | 第32-33页 |
4.1.2 区块链技术的特点 | 第33-34页 |
4.1.3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34-35页 |
4.2 区块链技术与普惠制金融结合原因分析 | 第35-37页 |
4.2.1 理念与形式的一致性 | 第35页 |
4.2.2 实践的一致性 | 第35-37页 |
4.3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普惠制金融模式运行机制分析 | 第37-41页 |
4.4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普惠制金融模式架构设计 | 第41-46页 |
4.4.1 交易架构 | 第41-44页 |
4.4.2 风控架构 | 第44-45页 |
4.4.3 法律架构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普惠制金融模式经济学分析 | 第46-53页 |
5.1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普惠制金融模式比较优势分析 | 第46-48页 |
5.1.1 相较于传统金融模式 | 第46-47页 |
5.1.2 相较于互联网金融模式 | 第47-48页 |
5.2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普惠制金融模式面临的挑战 | 第48-49页 |
5.2.1 技术层面 | 第48-49页 |
5.2.2 监管层面 | 第49页 |
5.2.3 观念层面 | 第49页 |
5.3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普惠制金融模式效应分析 | 第49-53页 |
5.3.1 全面完善普惠金融体系 | 第49-50页 |
5.3.2 促使银行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 | 第50-51页 |
5.3.3 推动消费金融创新发展 | 第51-52页 |
5.3.4 推动互联网金融的转型升级 | 第52-53页 |
5.3.5 去中心化的思想理念开始渗透 | 第53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政策建议 | 第53-56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53-54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4-56页 |
6.2.1 开放市场准入限制 | 第54页 |
6.2.2 积极制订国际标准 | 第54-55页 |
6.2.3 加强区块链金融机构的动态监管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