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对周彩云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探讨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10-11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 综述一 强直性脊柱炎西医研究进展 | 第11-21页 |
| 1 流行病学研究 | 第11-12页 |
|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12-14页 |
| 2.1 遗传因素 | 第12-13页 |
| 2.2 免疫因素 | 第13页 |
| 2.3 感染因素 | 第13页 |
| 2.4 骨破坏和新骨形成的病理机制 | 第13-14页 |
| 3 临床表现 | 第14-15页 |
| 3.1 中轴关节受累 | 第14页 |
| 3.2 外周关节受累 | 第14-15页 |
| 3.3 附着点炎 | 第15页 |
| 3.4 眼部受累 | 第15页 |
| 3.5 全身症状 | 第15页 |
| 4 诊断标准 | 第15-16页 |
| 5 治疗 | 第16-17页 |
| 5.1 非药物治疗 | 第16页 |
| 5.2 药物治疗 | 第16-17页 |
| 5.3 外科治疗 | 第17页 |
| 结语 | 第17-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8-21页 |
| 综述二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 第21-28页 |
| 1 病因病机 | 第21-23页 |
| 1.1 古代医家的认识 | 第21-22页 |
| 1.2 现代医家的认识 | 第22-23页 |
| 2 中医治疗 | 第23-25页 |
| 2.1 内治法 | 第23-24页 |
| 2.2 外治法 | 第24-25页 |
| 3 结语 | 第25-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 前言 | 第28-29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9-50页 |
| 1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 2 研究内容 | 第29-32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 4 研究结果 | 第34-50页 |
| 讨论 | 第50-55页 |
| 1 基本信息分析 | 第50页 |
| 2 症状分析 | 第50页 |
| 3 舌脉分析 | 第50页 |
| 4 辨证论治 | 第50-51页 |
| 5 核心药物 | 第51-54页 |
| 6 性味归经 | 第54页 |
| 7 新方分析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5-59页 |
| 1 周彩云教授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55-57页 |
| 2 周彩云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 | 第57页 |
| 3 总结 | 第57页 |
| 4 不足及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