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皮科论文--现代医学皮肤病、性病论文

针刺联合美白玉容汤治疗肾虚血瘀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符号说明第9-10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0-28页
    1 黄褐斑的流行病学研究第10页
    2 黄褐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第10-12页
        2.1 紫外线照射第11页
        2.2 内分泌因素第11页
        2.3 精神因素第11页
        2.4 遗传易感性第11-12页
        2.5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局部炎症反应及血管改变第12页
    3 黄褐斑的西医治疗第12-14页
        3.1 系统药物治疗第12页
        3.2 外用药物治疗第12-13页
        3.3 激光及强脉冲光第13-14页
        3.4 整合治疗第14页
    4 中医对黄褐斑的认识第14-18页
        4.1 病名溯源第15页
        4.2 病因病机第15-18页
            4.2.1 古代医家对黄褐斑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5-16页
            4.2.2 现代医家对黄褐斑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6-18页
    5 黄褐斑的中医治疗第18-20页
        5.1 中药内治第18-19页
            5.1.1 补肾化瘀第18页
            5.1.2 调肝健脾第18-19页
            5.1.3 活血化瘀第19页
            5.1.4 调周序贯第19页
        5.2 中医特色疗法第19-20页
            5.2.1 针刺疗法第19-20页
            5.2.2 其他疗法第20页
    6 小结第20-21页
    参考文献第21-28页
前言第28-29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9-48页
    1 研究目的第29页
    2 研究对象第29-30页
        2.1 病例来源及一般资料第29页
            2.1.1 病例来源第29页
            2.1.2 一般资料第29页
        2.2 诊断标准第29页
            2.2.1 西医临床诊断标准第29页
            2.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第29页
        2.3 纳入标准第29-30页
        2.4 排除标准第30页
        2.5 脱落标准第30页
        2.6 剔除标准第30页
    3 研究方法第30-33页
        3.1 分组方案第30页
        3.2 干预方案和疗程第30-31页
        3.3 观察指标第31-32页
            3.3.1 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ASI)第31页
            3.3.2 中医症候评分第31-32页
        3.4 疗效评价第32-33页
            3.4.1 主要疗效评价标准第32页
            3.4.2 中医症候疗效评价第32页
            3.4.3 患者自我评价第32页
            3.4.4 安全性评价第32-33页
        3.5 统计处理第33页
    4 研究结果第33-43页
        4.1 本次研究完成病例情况介绍第33页
        4.2 一般资料分析第33-35页
            4.2.1 两组性别比较第33页
            4.2.2 两组年龄比较第33-34页
            4.2.3 两组病程比较第34页
            4.2.4 两组治疗前MAS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DLQI评分比较第34-35页
        4.3 两组治疗前后MASI评分第35-37页
            4.3.1 两组治疗前后MASI总分比较第35-36页
            4.3.2 两组治疗后分部位MASI评分第36-37页
        4.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第37-39页
        4.5 治疗后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价第39-40页
        4.6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第40-43页
            4.6.1 黄褐斑疗效评价第40-41页
            4.6.2 中医症候疗效评价第41-43页
        4.7 两组治疗安全性评价第43页
    5 结论第43-44页
    6 讨论第44-48页
        6.1 本课题研究背景第44页
        6.2 研究发现第44-46页
        6.3 美白玉容汤治疗肾虚血瘀型黄褐斑的药物分析第46页
        6.4 针刺治疗肾虚血瘀型黄褐斑的选穴分析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0页
附录第50-69页
致谢第69-70页
个人简历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药湿热敷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定痛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