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邮电经济论文--电信论文--电信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论文

移动互联网在企业营销服务中应用的研究—飞拓无限公司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5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2页
    第二节 研究对象第12-13页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第13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二章 飞拓无限客户面临的新营销环境分析第15-29页
    第一节 营销沟通渠道的变化第15-19页
        一、传统营销采用的工具和投放模式第15-16页
            (一) 传统营销中媒介与受众的资源匹配第15-16页
            (二) 传统营销资源在新趋势下面临的挑战第16页
        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营销渠道变化第16-19页
            (一) 不同情境下的消费者需求第18页
            (二) “聚合—分发”效应第18-19页
    第二节 营销传播的交互方式升级第19-21页
        一、传统营销的传播方式第19-20页
            (一) 传统营销中传播方式与目标的匹配第19页
            (二) 传播方式在新趋势下面临的问题第19-20页
        二、移动互联网出现带来的营销沟通变化第20-21页
            (一) “传达——反馈——改进”循环第20-21页
            (二) 营销和服务的升级:“迭代思维”第21页
    第三节 企业和消费者信息的对称性第21-25页
        一、传统营销方式中企业对信息的主导权第21-22页
            (一) 传统营销方式中的信息主导权第21-22页
            (二) 信息更对称带来的机遇第22页
        二、移动互联网出现带来的信息对称性倾向第22-25页
            (一) 移动互联网为什么会带来信息更对称的倾向第22-23页
            (二) 移动互联网如何使信息更加对称第23-24页
            (三) 信息更对称的倾向带来的影响第24-25页
    第四节 飞拓无限面临的新挑战第25-27页
        一、竞争者分析第25页
        二、客户分析第25-26页
        三、飞拓无限自身分析第26-27页
    第五节 飞拓无限SWOT分析第27-29页
第三章 飞拓无限全新营销服务战略的构建第29-39页
    第一节 STP模型对在移动互联网开展营销服务的意义第29-33页
        一、STP营销模型的内涵第29-30页
        二、飞拓无限的市场细分第30页
        三、飞拓无限的目标市场选择第30-31页
        四、飞拓无限的市场定位第31-32页
        五、客户不同类型需求的界定第32-33页
            (一) 界定“强硬核心”和“防卫式环带”第32页
            (二) 梳理“商品价值组合”第32-33页
        六、飞拓无限的产品服务战略第33页
    第二节 飞拓无限在企业营销服务领域开展的创新策略第33-39页
        一、利用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开发客户需要的营销产品第34-35页
        二、寻找移动互联网独特资源,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第35-36页
        三、打造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服务模式,维系优质客户第36-39页
第四章 基于新营销战略开展的客户营销服务实践第39-50页
    第一节 为“雪佛兰U·CLUB车主俱乐部”客户开展的营销服务第39-48页
        一、对客户需求的分析第39页
        二、项目各阶段推进第39-45页
            (一) 第一阶段(2014)——前基础期第40-41页
            (二) 第二阶段(2015)——后基础期第41-43页
            (三) 第三阶段(2016)——深耕期第43-45页
        三、项目阶段性总结第45-48页
    第二节 营销服务实践总结分析第48-50页
第五章 飞拓无限在移动互联网拓展营销服务的展望第50-56页
    第一节 向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前端延伸第50-52页
    第二节 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变现价值第52-53页
    第三节 围绕新展望的实践布局第53-56页
第六章 结论第56-58页
附录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元达公司项目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下一篇:上海意桥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空中充值”项目竞争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