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技术与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1 纳米金属材料强度和塑性第10-11页
        1.1.2 提高纳米结构金属塑性的方法第11-13页
    1.2 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第13-20页
        1.2.1 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第13-15页
        1.2.2 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第15-17页
        1.2.3 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的数值模拟第17-20页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第20-22页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页
        1.3.2 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梯度纳米结构制备装置的研制第22-36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实验装置的设计第22-27页
        2.2.1 原型机的设计第22-24页
        2.2.2 进给系统的设计第24-25页
        2.2.3 碾磨头的设计第25-26页
        2.2.4 抗挠曲装置的设计第26-27页
    2.3 表面压痕的数值模拟第27-33页
        2.3.1 材料本构第28-29页
        2.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9-30页
        2.3.3 模拟中相关参数的分析第30-31页
        2.3.4 模拟结果的验证第31-33页
    2.4 实验搭建和梯度材料的制备第33-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SMRT制备梯度纳米材料的数值模拟第36-48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晶粒细化的数值研究第36-40页
        3.2.1 位错密度演化方程第36-37页
        3.2.2 位错密度演化模型在有限元计算中的实现第37-40页
    3.3 SMRT过程中AISI4340的数值模拟第40-47页
        3.3.1 单次碾压的数值模拟第40-45页
        3.3.2 多次碾压的数值模拟第45-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的协同强化本构模型第48-71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的本构第48-55页
        4.2.1 维氏硬度与应力第48-50页
        4.2.2 基于显微硬度建立梯度材料的本构第50-52页
        4.2.3 模型的验证和参数修正第52-55页
    4.3 GTN损伤模型及参数识别第55-59页
        4.3.1 GTN模型第55-57页
        4.3.2 损伤参数的定义第57-59页
    4.4 有限元模拟结果讨论第59-69页
        4.4.1 应力状态演化第59-63页
        4.4.2 应变的演化第63-66页
        4.4.3 失稳分析第66-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5.1 结论第71-72页
    5.2 创新点第72页
    5.3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致谢第76-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压电薄膜/弹性基底结构的屈曲分析及Stoney公式
下一篇:氮化钛修饰石墨毡作为全钒液流电池负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