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空心板桥的特点 | 第12-15页 |
1.1.1 空心板桥的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1.1.2 关于空心板桥现状的思考 | 第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2.1 空心板桥铰缝受力性能和破坏分析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空心板桥铰缝病害加固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3 空心板桥预防铰缝病害发生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2.4 小结 | 第21-22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3.1 装配式U型夹板加固已损伤铰缝 | 第22-23页 |
1.3.2 UHPC用作铰缝填料预防铰缝结构损伤 | 第23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2章 装配式U型夹板加固空心板桥可行性研究 | 第24-46页 |
2.1 装配式U型夹板设计 | 第24-26页 |
2.2 荷载横向分布计算理论及装配式U型夹板加固原理 | 第26-28页 |
2.2.1 空心板横向荷载分布系数计算理论 | 第26-27页 |
2.2.2 装配式U型夹板加固原理 | 第27-28页 |
2.3 装配式U型夹板加固空心板桥整体加固效果分析 | 第28-44页 |
2.3.1 采用有限元程序进行结构分析计算的相关参数及指标 | 第28-30页 |
2.3.2 ABAQUS计算空心板桥横向分布结果验证 | 第30-35页 |
2.3.3 建立空心板桥损伤和加固模型 | 第35-37页 |
2.3.4 荷载横向分布计算及分析 | 第37-39页 |
2.3.5 装配式U型夹板加固前、后空心板梁桥铰缝应力云图对比 | 第39-42页 |
2.3.6 装配式U型夹板加固空心板梁桥效果分析 | 第42-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不同影响参数下装配式U型夹板加固效果分析 | 第46-58页 |
3.1 不同跨径的加固效果分析 | 第46-49页 |
3.1.1 建立不同跨径空心板桥有限元模型 | 第46-47页 |
3.1.2 分析指标 | 第47页 |
3.1.3 加固效果对比分析 | 第47-49页 |
3.2 不同桥宽的加固效果分析 | 第49-52页 |
3.2.1 建立不同桥宽空心板桥有限元模型 | 第49-50页 |
3.2.2 分析指标 | 第50页 |
3.2.3 加固效果对比分析 | 第50-52页 |
3.3 不同道数装配式U型夹板的加固效果分析 | 第52-55页 |
3.3.1 建立不同道数的装配式U型夹板加固的空心板有限元模型 | 第52-53页 |
3.3.2 分析指标 | 第53页 |
3.3.3 加固效果对比分析 | 第53-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第4章 UHPC用作铰缝填料预防铰缝损伤可行性研究 | 第58-102页 |
4.1 前言 | 第58-59页 |
4.2 分别建立UHPC、C50做铰缝填料的空心板桥模型 | 第59-64页 |
4.2.1 材料参数 | 第59-60页 |
4.2.2 混凝土损伤模型 | 第60-61页 |
4.2.3 结合面粘结行为 | 第61-62页 |
4.2.4 载荷及边界 | 第62-64页 |
4.2.5 单元类型、网格属性 | 第64页 |
4.3 确定铰缝最不利受力状态下车辆布载位置 | 第64-76页 |
4.3.1 横桥向最不利布载位置 | 第64-71页 |
4.3.2 纵桥向最不利布载位置 | 第71-76页 |
4.4 UHPC铰缝和C50铰缝对空心板桥受力性能影响对比分析 | 第76-93页 |
4.4.1 铰缝工作性能对比分析 | 第77-85页 |
4.4.2 空心板工作性能对比分析 | 第85-89页 |
4.4.3 铺装层的工作性能对比分析 | 第89-93页 |
4.5 UHPC铰缝和C50铰缝空心板桥抗超载能力对比分析 | 第93-95页 |
4.6 不同填料铰缝抗剪强度计算 | 第95-99页 |
4.6.1 铰缝与空心板结合面抗剪强度计算 | 第95-98页 |
4.6.2 铰缝抗剪强度计算 | 第98-9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9-10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6页 |
5.1 结论 | 第102-104页 |
5.1.1 装配式U型夹板加固空心板桥结论 | 第102-103页 |
5.1.2 UHPC铰缝预防空心板桥铰缝损伤的结论 | 第103-104页 |
5.2 展望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0-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