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农业物理学论文--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论文

农情监测地理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究

论文创新点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7-3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6页
        1.2.1 农情监测地理信息数据与服务方面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1.2.2 地理信息业务流程建模与描述方面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1.2.3 地理信息模型与任务驱动方面的研究现状第23-26页
    1.3 本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6-27页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27-28页
        1.4.1 研究目标第27页
        1.4.2 研究内容第27-28页
    1.5 论文组织结构第28-30页
第2章 理论知识与技术背景第30-52页
    2.1 农情监测科学应用与数据基础第30-37页
        2.1.1 农业地理信息科学应用分类第30-32页
        2.1.2 农业地理空间数据第32-36页
        2.1.3 农情监测应用特点第36-37页
    2.2 空间信息网络服务与互操作第37-49页
        2.2.1 空间信息服务标准与规范第37-39页
        2.2.2 网络空间信息数据与处理服务第39-44页
        2.2.3 异步空间信息网络处理服务第44-46页
        2.2.4 网络空间信息云服务第46-49页
    2.3 空间信息领域建模与驱动第49-51页
        2.3.1 空间信息业务流程建模第49-50页
        2.3.2 地理空间信息模型驱动与服务组合第50-51页
    2.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3章 农情监测地理信息服务架构第52-62页
    3.1 农情监测地理信息服务逻辑架构第52-53页
    3.2 农情监测地理信息数据服务第53-58页
        3.2.1 农情监测地理信息数据获取第53-55页
        3.2.2 农情监测地理信息数据分发与可视化第55-56页
        3.2.3 农情监测地理信息时空数据管理与自动更新第56-58页
    3.3 农情监测地理信息处理服务第58-61页
        3.3.1 空间信息处理服务粒度第58-59页
        3.3.2 农情监测地理信息网络处理服务第59-61页
    3.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4章 农情监测领域建模与描述方法第62-71页
    4.1 农情监测业务需求与应用逻辑分析第62-64页
    4.2 农情监测领域建模描述语言第64-68页
        4.2.1 农情监测地理信息任务生命周期第65-66页
        4.2.2 建模描述语言元模型设计第66-68页
    4.3 农情监测业务逻辑形式化描述第68-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5章 农情监测模型驱动的地理信息智能服务方法第71-83页
    5.1 基于互操作标准的农情监测地理信息服务描述方法第71-72页
    5.2 农情监测模型驱动与执行方法第72-76页
        5.2.1 农情监测模型驱动架构第73-74页
        5.2.2 农情监测模型绑定与描述第74-75页
        5.2.3 农情监测模型执行与监控第75-76页
    5.3 农情监测地理信息服务性能优化方法第76-82页
        5.3.1 农情监测地理信息服务异步调用方法第76-78页
        5.3.2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农情监测数据与处理服务第78-80页
        5.3.3 平台与服务性能优化第80-82页
    5.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6章 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83-91页
    6.1 农情监测地理信息服务原型系统第83-87页
        6.1.1 系统架构第83-85页
        6.1.2 系统门户第85-87页
    6.2 农情监测模型驱动原型系统第87-90页
    6.3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7章 应用案例实现与方法评估第91-102页
    7.1 用例实现第91-96页
        7.1.1 数据与处理服务实现第91-94页
        7.1.2 洪水监测与农作物减产评估分析第94-96页
    7.2 方法评估第96-101页
        7.2.1 农情监测业务流程建模与模型驱动方法评估第96-99页
        7.2.2 效率评估第99-101页
    7.3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102-106页
    8.1 本文总结第102-104页
    8.2 研究展望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8页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作视频游戏玩家的元学习能力优势探究
下一篇:他族面孔接触对婴儿面孔种族识别和社会学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