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基本原理概述 | 第10-26页 |
1.1 导论 | 第10-15页 |
1.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2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 第13-14页 |
1.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4-15页 |
1.2 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8页 |
1.2.1 信用 | 第15-16页 |
1.2.2 税收信用 | 第16页 |
1.2.3 纳税信用 | 第16-17页 |
1.2.4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 | 第17-18页 |
1.3 相关理论依据 | 第18-24页 |
1.3.1 法理依据 | 第18-20页 |
1.3.2 博弈论 | 第20-22页 |
1.3.3 心理学理论 | 第22-23页 |
1.3.4 行为学理论 | 第23-24页 |
1.4 等级评定的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实证研究——以宁波(余姚)地区为例 | 第26-59页 |
2.1 文件依据 | 第26-29页 |
2.2 指标体系和评定过程 | 第29-39页 |
2.2.1 指标体系 | 第29-34页 |
2.2.2 评定过程 | 第34-39页 |
2.3 评定结果 | 第39-48页 |
2.3.1 宁波市评定结果 | 第39-44页 |
2.3.2 余姚市评定结果 | 第44-48页 |
2.4 评定效应 | 第48-59页 |
2.4.1 正面效应 | 第48-53页 |
2.4.2 负面效应 | 第53-59页 |
第三章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 | 第59-72页 |
3.1 存在问题分析 | 第59-65页 |
3.1.1 现存问题 | 第59-61页 |
3.1.2 原因分析 | 第61-65页 |
3.2 国外借鉴 | 第65-67页 |
3.2.1 美国纳税信用先进经验借鉴 | 第65-66页 |
3.2.2 日本纳税信用先进经验借鉴 | 第66-67页 |
3.3 改进措施 | 第67-72页 |
3.3.1 国家层面 | 第67-68页 |
3.3.2 税务机关层面 | 第68-70页 |
3.3.3 纳税人层面 | 第70-72页 |
第四章 研究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