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青藏高原弯齿风毛菊的繁殖特征及生态适应性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28页
    1.1 青藏高原的概况第13-14页
    1.2 目前对高山植物繁殖生态学的研究概况第14-18页
        1.2.1 植物传粉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2 植物资源分配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2.3 植物种子大小进化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3 风毛菊属植物的概况及研究进展第18-26页
        1.3.1 风毛菊属及其植物的基本生物学性状第18-19页
        1.3.2 风毛菊属植物的起源、分类及地理分布第19-21页
        1.3.3 风毛菊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第21-23页
        1.3.4 风毛菊属植物对不同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第23-24页
        1.3.5 风毛菊属植物繁殖特征适应性的研究进展第24-25页
        1.3.6 风毛菊属植物其他方面的研究进展第25-26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6-28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8-35页
    2.1 研究材料第28-29页
    2.2 采样地概况第29-31页
    2.3 实验方法第31-33页
        2.3.1 样品采集及处理第31-32页
        2.3.2 生物量及性器官长度的测量第32-33页
        2.3.3 花粉数的测定第33页
        2.3.4 传粉者及访花率的观察第33页
    2.4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33-35页
第3章 结果与分析第35-48页
    3.1 弯齿风毛菊各生物量、花部特征及性器官与海拔之间的相关性第35-39页
        3.1.1 地上生物量、繁殖和营养器官生物量及株高与海拔的相关性第35-36页
        3.1.2 头状花序和管状花的大小和数目与海拔的相关性第36-37页
        3.1.3 花特征及性器官与海拔的相关性第37-39页
    3.2 弯齿风毛菊资源分配与海拔之间的相关性第39-41页
        3.2.1 繁殖分配和营养分配与海拔的相关性第39-40页
        3.2.2 雌性分配和雄性分配与海拔的相关性第40-41页
    3.3 弯齿风毛菊资源分配与个体大小之间的相关性第41-43页
        3.3.1 繁殖分配和营养分配与个体大小的相关性第41-42页
        3.3.2 雌性分配和雄性分配与个体大小的相关性第42-43页
    3.4 弯齿风毛菊种子大小和数量与海拔之间的相关性第43页
    3.5 弯齿风毛菊种群内不同繁殖特征之间的关系第43-46页
        3.5.1 花药、花丝、花柱及花柱分支的长度与花粉数的相关性第43-45页
        3.5.2 不同管状花、头状花序和种子内存在的权衡第45-46页
    3.6 传粉者数量、种类和访花频率随海拔的变化第46-48页
        3.6.1 传粉者种类和数量随海拔的变化第46-47页
        3.6.2 传粉者访花频率随海拔的变化第47-48页
第4章 讨论第48-59页
    4.1 弯齿风毛菊各生物量、花部特征及性器官对海拔的响应第48-51页
        4.1.1 植株个体大小对海拔的响应第48页
        4.1.2 两器官生物量及花部特征对海拔的响应第48-49页
        4.1.3 花特征及性器官随海拔的变化第49-51页
    4.2 海拔对弯齿风毛菊资源分配的影响第51-52页
        4.2.1 海拔对繁殖分配和营养分配分配的影响第51-52页
        4.2.2 海拔对雌性分配和雄性分配分配的影响第52页
    4.3 个体大小对弯齿风毛菊资源分配的影响第52-54页
        4.3.1 个体大小对繁殖分配和营养分配分配的影响第52-53页
        4.3.2 个体大小对雌性分配和雄性分配分配的影响第53-54页
    4.4 弯齿风毛菊种子大小和数量对海拔的响应第54-55页
    4.5 弯齿风毛菊种群内繁殖特征间的相互影响第55-57页
        4.5.1 不同性器官(雄蕊群和雌蕊群)间的关系及传粉机制第55-56页
        4.5.2 不同管状花、头状花序以及种子内存在的权衡第56-57页
    4.6 传粉者数量、种类和访花频率随海拔的变化第57-59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5.1 主要结论第59页
    5.2 问题与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71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藏高原两种风毛菊属植物资源分配与繁殖对策随海拔的变化研究
下一篇:2种花色蒙古莸繁育特性及空间分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