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陆路、公路运输经济论文--中国陆路、公路运输经济论文

PPP高速公路项目收益分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关于PPP模式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2 关于PPP模式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3 对研究综述的简评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页
    1.4 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9-30页
    2.1 PPP模式的概述第19-23页
        2.1.1 PPP模式的定义第19-21页
        2.1.2 PPP高速公路项目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1-22页
        2.1.3 PPP项目利益相关者特征第22-23页
    2.2 PPP项目收益分配分析研究第23-25页
        2.2.1 PPP项目融资的收益分配原则第23-25页
        2.2.2 PPP项目收益分配方式第25页
    2.3 合作对策问题与Shapley值法第25-28页
        2.3.1 合作对策方法第25-26页
        2.3.2 Shapley值理论法第26-27页
        2.3.3 Shapley值模型适用性分析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PPP高速公路项目收益分配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第30-36页
    3.1 PPP高速公路项目特点分析第30页
    3.2 PPP高速公路项目面临的困境及分析第30-33页
        3.2.1 PPP高速公路项目面临的困境第30-32页
        3.2.2 PPP高速公路项目困境分析第32-33页
    3.3 PPP高速公路项目收益分配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第33-34页
        3.3.1 现状分析第33-34页
        3.3.2 主要问题分析第34页
    3.4 提出问题第34-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PPP高速公路项目收益分配模型构建第36-60页
    4.1 PPP高速公路项目利益相关者收益分配影响因素体系确定第36-39页
        4.1.1 PPP高速公路项目利益相关者收益分配影响因素整理第36-37页
        4.1.2 PPP高速公路项目利益相关者收益分配影响因素分析第37-38页
        4.1.3 PPP高速公路项目利益相关者收益分配影响因素体系的确定第38-39页
    4.2 PPP高速公路项目利益相关者收益分配影响因素权重的确定第39-56页
        4.2.1 投入比重第39页
        4.2.2 风险分担系数第39-52页
        4.2.3 合同执行度第52页
        4.2.4 贡献度第52页
        4.2.5 满意度系数第52-56页
        4.2.6 迫切程度第56页
    4.3 基于Shapley值法的收益初始分配第56-57页
    4.4 基于修正的Shapley值法收益分配模型第57-58页
    4.5 PPP高速公路项目利益相关者收益分配模型的讨论第58-59页
    4.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某PPP高速公路项目收益分配案例分析第60-85页
    5.1 项目概况第60-71页
        5.1.1 项目基本情况第60页
        5.1.2 项目运作模式第60-61页
        5.1.3 X高速公路项目成本测算第61-65页
        5.1.4 X高速公路PPP项目收入及税金估算第65-68页
        5.1.5 X高速公路PPP项目利润估算表第68-71页
    5.2 基于Shapley值模型的收益分配第71-80页
        5.2.1 计算影响收益分配因素的系数第71-77页
        5.2.2 基于Shapley值法的收益初始分配第77-79页
        5.2.3 基于修正的Shapley值法收益分配第79-80页
    5.3 模型的验证分析及评价第80-84页
        5.3.1 模型的验证分析第80-81页
        5.3.2 模型的评价第81-84页
    5.4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7页
    6.1 研究结论第85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致谢第91-92页
附录 调查问卷第92-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北部湾航空的企业识别系统现状及提升探讨
下一篇: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广西班车客运管理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