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7-17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7页 |
(二)问题探究目的 | 第7-8页 |
(三)问题探究的意义和价值 | 第8页 |
1.理论层面 | 第8页 |
2.实践层面 | 第8页 |
(四)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2.全国有效教育实践情况 | 第10页 |
3.玉州区化学教师对平台互动方式课型的理解及实践现状 | 第10-11页 |
(五)关键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1-15页 |
1.关键概念的界定与解释 | 第11-12页 |
2.MS—EEPO平台互动方式课型概述 | 第12-13页 |
3.涉及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六)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7页 |
1.研究思路 | 第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二、平台互动方式课型的行动研究 | 第17-25页 |
(一)行动研究执行方案 | 第17-18页 |
1.指导思想 | 第17页 |
2.行动目标 | 第17页 |
3.行动执行思路 | 第17页 |
4.主要措施 | 第17页 |
5.时间安排 | 第17-18页 |
(二)平台互动方式课型教研方式 | 第18-19页 |
1.解读、培训 | 第18-19页 |
2.化学中心组的教研活动 | 第19页 |
(三)平台互动方式课型教学实验研究 | 第19-24页 |
1.实验目的 | 第19页 |
2.实验假设 | 第19页 |
3.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4.实验效果分析 | 第20-23页 |
5.实验研究结论 | 第23-24页 |
(四)行动研究结果 | 第24-25页 |
1.70%以上化学教师懂得平台互动方式课型的操作 | 第24页 |
2.13名教师能上各种接待课,熟练操作 | 第24页 |
3.得到初步的探索成果 | 第24-25页 |
三、初中化学平台互动方式课型实践探索成果 | 第25-44页 |
(一)操作策略及操作技巧 | 第25-28页 |
1.关键要素多向度 | 第25页 |
2.三个条件要记住 | 第25页 |
3.标准倒置要分清 | 第25-26页 |
4.交互上升强化数 | 第26-27页 |
5.精讲补救更清楚 | 第27页 |
6.流程检测作业数 | 第27-28页 |
(二)操作流程 | 第28-31页 |
1.新课平台互动课型的设计思路及操作流程 | 第28-30页 |
2.复习课平台互动课型的设计思路 | 第30-31页 |
(三)平台互动方式课型教学设计的反思 | 第31-41页 |
1.教学设计要体现策略与方法,并且要有约定 | 第31-33页 |
2.抓关键要素不恰当,平台的构建条件不符 | 第33-34页 |
3.重要环节需要标注时间,并要有预留项 | 第34-36页 |
4.新授课、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侧重有所不同 | 第36-41页 |
(四)实验教师心得 | 第41-44页 |
1.学生喜欢平等和谐的课堂 | 第42页 |
2.学生喜欢追寻自主开放的课堂 | 第42页 |
3.教师要追寻思维训练的课堂 | 第42-44页 |
四、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44-47页 |
(一)结论 | 第44-45页 |
1.学生的成绩能大面积提高。 | 第44页 |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自信心增强。 | 第44-45页 |
3.教师对平台互动方式课型理解和掌握的人数大增。 | 第45页 |
(二)课型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 第45-47页 |
1.标准性平台和倒置性平台的功能理解不透 | 第45页 |
2.平台的交互如何调控才不流于形式 | 第45页 |
3.向度不能照顾大多数 | 第45页 |
4.老师如何交主动权 | 第45页 |
5.教师调控操作技巧不过关 | 第45-46页 |
6.课程和课时安排的问题 | 第46-47页 |
五、束语与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一 :化学教师平台互动方式课型调查问卷(教师卷) | 第50-51页 |
附录二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 | 第51-53页 |
附录三 :对照班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调查问卷百分比统计 | 第53-54页 |
附录四 :实验班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调查问卷百分比统计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有关的论文目录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