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的长三角区域港口协调发展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图目录 | 第9-11页 |
| 表目录 | 第11-12页 |
| 1 绪论 | 第12-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 ·研究对象与问题提出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 ·研究设计 | 第18-20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20-22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22-42页 |
| ·国内外港口现状 | 第22-25页 |
| ·国内外港口相关研究 | 第25-28页 |
| ·以博弈论为基础的港口竞争理论研究 | 第26页 |
| ·以产业集群和战略联盟为基础的港口协调理论 | 第26-27页 |
| ·以运筹学为基础的港口规划理论 | 第27-28页 |
| ·以系统论为基础的港口协调发展理论 | 第28页 |
| ·经济系统仿真方法综述 | 第28-37页 |
| ·蒙特卡洛系统模拟方法 | 第31-34页 |
| ·墓于Arena软件的动态系统仿真方法 | 第34-36页 |
| ·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 | 第36-37页 |
| ·系统动力学 | 第37-42页 |
| ·系统动力学特征 | 第37-38页 |
| ·系统动力学优势 | 第38-39页 |
|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 第39-42页 |
| 3 长三角港口群系统动力学建模模型框架 | 第42-58页 |
| ·系统动力学在港口群物流系统研究中的适应性分析 | 第42-43页 |
| ·港口效率衡量理论框架 | 第43-47页 |
| ·港口群模型效率的衡量 | 第43-44页 |
| ·港口群中影响各港口效率的因子 | 第44-47页 |
| ·系统动力学理论模型 | 第47-58页 |
| ·两港口系统动力学理论模型 | 第47-51页 |
| ·多港口系统动力学理论模型 | 第51-52页 |
| ·因果关系分析 | 第52-58页 |
| 4 长三角港口群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 第58-72页 |
| ·模型目标 | 第58页 |
| ·模型变量的确定 | 第58-60页 |
| ·系统流图的基本概念及符号 | 第60-61页 |
| ·系统动力学流图 | 第61-64页 |
| ·模型类比 | 第62-64页 |
| ·系统方程解释与参数确定 | 第64-72页 |
| ·系统动力学方程计算解释及参数赋值 | 第64-67页 |
| ·Vensim软件系统动力学计算方程 | 第67-72页 |
| 5 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 | 第72-98页 |
| ·计算结果分析与结论 | 第72-86页 |
| ·各港口效率变化分析 | 第72-76页 |
| ·港口群系统内部各个相互影响因子的情况分析对比 | 第76-78页 |
| ·对港口效率有影响的指标灵敏度分析 | 第78-86页 |
| ·政策建议 | 第86-98页 |
| ·宏观经济层面政策建议 | 第86-92页 |
| ·各港口发展政策建议 | 第92-98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 ·结论 | 第98-99页 |
| ·研究展望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6页 |
| 附录:系统动力学变量及单位详解 | 第106-112页 |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