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路电流预测的低压多层级选择性保护及分断技术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选择性保护 | 第9-10页 |
1.2.2 短路电流预测 | 第10-12页 |
1.2.3 短路电流分断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新型的低压多层级选择性保护技术 | 第15-21页 |
2.1 概述 | 第15页 |
2.2 新型选择性保护系统原理及关键技术 | 第15-17页 |
2.3 新型选择性保护技术的硬件方案设计 | 第17-20页 |
2.3.1 核心数字运算处理器 | 第17页 |
2.3.2 电流信号采集 | 第17-19页 |
2.3.3 CAN总线通信 | 第19页 |
2.3.4 总体硬件方案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故障早期检测的短路电流预测及其技术实现 | 第21-37页 |
3.1 概述 | 第21页 |
3.2 基于形态小波的短路故障早期检测 | 第21-26页 |
3.2.1 小波分解及形态滤波的基本原理 | 第21-23页 |
3.2.2 故障早期检测技术的DSP实现 | 第23-24页 |
3.2.3 故障早期检测时间测试与分析 | 第24-26页 |
3.3 短路电流趋势外推预测 | 第26-33页 |
3.3.1 短路电流的数学模型 | 第26-28页 |
3.3.2 提取特征参数的一般方法 | 第28-30页 |
3.3.3 滤波矩阵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 第30-33页 |
3.4 故障早期检测与短路电流预测的有机融合 | 第33-35页 |
3.4.1 故障早期检测与短路电流预测时序 | 第33页 |
3.4.2 短路电流预测的在线模拟实验 | 第33-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多层级选择性保护通信机制的建立与实现 | 第37-49页 |
4.1 概述 | 第37页 |
4.2 基于CAN总线的选择性保护通信机制 | 第37-45页 |
4.2.1 CAN总线通信的技术特点 | 第37-38页 |
4.2.2 通信机制的总体思路 | 第38-39页 |
4.2.3 通信机制的详细设计 | 第39-45页 |
4.3 通信机制的有效性测试与分析 | 第45-48页 |
4.3.1 第一层级支路发生短路故障 | 第45-46页 |
4.3.2 第二层级支路发生短路故障 | 第46-47页 |
4.3.3 负载支路发生短路故障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多层级选择性的短路电流快速分断技术 | 第49-60页 |
5.1 概述 | 第49页 |
5.2 基于涡流斥力原理的快速分断机构 | 第49-51页 |
5.2.1 涡流斥力的基本原理 | 第49-50页 |
5.2.2 快速分断机构的结构及控制方案 | 第50-51页 |
5.2.3 快速分断机构的驱动特性 | 第51页 |
5.3 多层级选择性的短路电流快速分断实验方案 | 第51-53页 |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3-59页 |
5.4.1 电动机的启动电流与反馈电流 | 第53-54页 |
5.4.2 分断第一层级支路短路电流 | 第54-55页 |
5.4.3 分断第二层级支路短路电流 | 第55-57页 |
5.4.4 分断第三层级支路短路电流 | 第57-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6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