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Fe(Ⅲ)吸收功能缺失突变体naat1的铁/磷互作初步研究

目录第1-7页
致谢第7-8页
缩略语表第8-9页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引言第12页
 1 植物铁的吸收、转运与调控第12-20页
   ·植物铁的吸收第12-15页
   ·植物铁的运输第15-17页
     ·铁的长程运输第15页
     ·细胞内铁的运输第15-17页
   ·植物铁的调控第17-20页
     ·植物中铁的信号与响应第17-18页
     ·植物中铁的转入调控第18-20页
 2 植物低磷信号调控第20-21页
   ·局部磷信号第20页
   ·长程磷信号第20-21页
 3 植物铁/磷互作研究第21-23页
   ·磷对植物铁平衡的影响第21-23页
   ·铁/磷对植物生长影响第23页
 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突变体的筛选、表型分析、基因表达分析与基因定位第24-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4-31页
   ·材料第24页
   ·方法第24-31页
     ·水稻突变体的筛选和生长条件第24-25页
     ·水稻营养液的配制第25页
     ·表型分析第25-26页
       ·照片拍摄第25-26页
     ·基因表达分析第26-28页
     ·突变基因的定位及相关分析第28-31页
       ·突变体的F2群体的构建及遗传分析第28页
       ·F2群体DNA提取第28-29页
       ·突变基因的定位第29-3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1-43页
   ·突变体的筛选及表型分析第31-35页
   ·基因表达分析第35-39页
     ·根的基因表达分析第35-38页
     ·地上部的基因表达分析第38-39页
   ·突变基因的定位及相关分析第39-43页
     ·基因定位群体的创建和遗传分析第39页
     ·M13基因定位第39-43页
       ·M13基因的初步定位第39-40页
       ·M13基因的精细定位第40-43页
 3 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讨论与展望第44-47页
 1 讨论第44-46页
 2 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温胁迫下水稻耐热生理研究
下一篇:大麦坚黑粉菌遗传转化体系优化及其侵染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