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31页 |
1.1 稻花香2号的性状遗传改良 | 第9-20页 |
1.1.1 水稻品种稻花香2号 | 第9-10页 |
1.1.2 水稻抽穗期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1.3 诱变技术概述 | 第13-20页 |
1.2 空育131的性状遗传改良 | 第20-29页 |
1.2.1水稻品种空育131 | 第20页 |
1.2.2 香味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1.2.3 稻瘟病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2.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基因聚合 | 第25-29页 |
1.3 试验目的及意义 | 第29-30页 |
1.4 试验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1-3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31-33页 |
2.1.1 供试水稻材料 | 第31页 |
2.1.2 化学诱变所需试剂 | 第31-32页 |
2.1.3 用于香味与稻瘟病分子标记聚合的引物 | 第32页 |
2.1.4 分子试验所需的试剂及试验器材 | 第32-3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33-39页 |
2.2.1 诱变方法 | 第33-34页 |
2.2.2 田间数据收集 | 第34-35页 |
2.2.3 基因聚合方案 | 第35-36页 |
2.2.4 分子检测方法 | 第36-38页 |
2.2.5 条带读取和整理 | 第38-39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9-65页 |
3.1 诱变改良稻花香2号结果 | 第39-52页 |
3.1.1 诱变剂浓度筛选 | 第39-41页 |
3.1.2 稻花香2号的大批诱变 | 第41页 |
3.1.3 M2代性状调查及优良单株筛选 | 第41-45页 |
3.1.4 M4代群体的性状调查 | 第45-49页 |
3.1.5 M6代群体的筛选和验证 | 第49-52页 |
3.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基因聚合改良空育131结果 | 第52-65页 |
3.2.1 引物的多态性分析 | 第52-53页 |
3.2.2 双基因聚合F_2代前景选择 | 第53-56页 |
3.2.3 双基因聚合的F_3代鉴定 | 第56-59页 |
3.2.4 双基因聚合F_3代农艺性状调查 | 第59-62页 |
3.2.5 三基因聚合F_2代鉴定结果 | 第62-65页 |
第4章 讨论 | 第65-68页 |
4.1 EMS诱变的优点 | 第65-66页 |
4.2 基因聚合在育种上的应用 | 第66-67页 |
4.3 下一步试验思路 | 第67-68页 |
4.3.1 稻花香2号性状遗传改良 | 第67页 |
4.3.2 空育131性状遗传改良 | 第67-6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附录 | 第78-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