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1 城市化快速发展对BZV城市水环境的影响 | 第7-8页 |
1.1.2 发达国家及中国的雨洪控制和管理经验 | 第8页 |
1.2 研究内容框架 | 第8-9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9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3.1 目的 | 第9页 |
1.3.2 意义 | 第9-11页 |
第2章 BZV概况 | 第11-17页 |
2.1 自然概况 | 第11-15页 |
2.1.1 地理概况 | 第11页 |
2.1.2 气候和水文 | 第11-12页 |
2.1.3 河流流域 | 第12-13页 |
2.1.4 地形影响 | 第13页 |
2.1.5 地质土壤 | 第13-15页 |
2.2 经济概况 | 第15-17页 |
第3章 BZV雨洪灾害分析 | 第17-27页 |
3.1 城市化快速发展响 | 第17-20页 |
3.1.1 城市雨水排水系统严重滞后城市发展 | 第17-18页 |
3.1.2 城市洪泛区、天然河道和湿地遭到侵占 | 第18-19页 |
3.1.3 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 | 第19-20页 |
3.1.4 城市固体废弃物收集系统严重滞后 | 第20页 |
3.2 雨水径流冲刷造 | 第20-23页 |
3.2.1 建筑工程 | 第20-22页 |
3.2.2 天然行洪河道的土壤流失分析 | 第22-23页 |
3.3 政策和制度的影响 | 第23-27页 |
3.3.1 现状政策和制度的调研 | 第23-26页 |
3.3.2 现状政策和制度的问题 | 第26页 |
3.3.3 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缺失 | 第26-27页 |
第4章 BZV雨洪控制和管理的对策理论及措施研究 | 第27-36页 |
4.1 对策理论 | 第27-28页 |
4.1.1 强降雨的应对理论研究 | 第27页 |
4.1.2 高频次、小降雨事件的应对理论研究 | 第27-28页 |
4.1.3 BZV土壤控制计划的对应理论研究 | 第28页 |
4.1.4 “海绵城市”的经验借鉴 | 第28页 |
4.2 措施研究 | 第28-36页 |
4.2.1 雨水排放系统的完善和新建 | 第28-30页 |
4.2.2 绿色基础设施-大中型雨水滞蓄湖的应用 | 第30-31页 |
4.2.3 LID雨水源头控制措施 | 第31-32页 |
4.2.4 建筑工程的土壤控制 | 第32-34页 |
4.2.5 天然河道的水土保持 | 第34页 |
4.2.6 政策和制度 | 第34-36页 |
第5章 实证-BZV市内DJIRI河流域及沿岸区域的雨洪控制和管理 | 第36-51页 |
5.1 研究区概况 | 第36-37页 |
5.1.1 项目背景 | 第36-37页 |
5.1.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7页 |
5.2 研究区域内的雨洪问题 | 第37-39页 |
5.2.1 现有排水渠现状及问题 | 第37-38页 |
5.2.2 河道两岸冲毁严重 | 第38-39页 |
5.2.3 桥梁腐蚀严重 | 第39页 |
5.3 治理目标 | 第39-40页 |
5.3.1 排水渠道的治理目标 | 第39页 |
5.3.2 河道的治理目标 | 第39页 |
5.3.3 建立本地化雨洪控制和管理有效措施 | 第39-40页 |
5.4 工程措施 | 第40-47页 |
5.4.1 排水渠道的建设 | 第40-43页 |
5.4.2 Djiri河道治理 | 第43-47页 |
5.5 本地化的雨洪控制和管理措施 | 第47-51页 |
5.5.1 政府的管理措施 | 第47-49页 |
5.5.2 全民参与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主要结论 | 第51页 |
下一步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