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一) 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二) 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三) 区域传媒经济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长三角传媒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非均衡发展态势 | 第19-36页 |
一、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19-22页 |
(一) 传媒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19-22页 |
(二)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 第22页 |
二、区域传媒产业集群竞争力测度 | 第22-32页 |
(一) 因子分析 | 第22-29页 |
(二) 聚类分析 | 第29-32页 |
三、长三角区域传媒产业集群竞争力水平 | 第32-36页 |
(一) 长三角整体传媒产业集群竞争实力强 | 第32-33页 |
(二) 长三角传媒产业集群竞争力内部差异化 | 第33-34页 |
(三) 长三角传媒产业集群辐射效应较弱 | 第34-36页 |
第三章 长三角传媒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 第36-50页 |
一、生产要素集中 | 第38-42页 |
(一) 区位优势明显 | 第38-39页 |
(二) 文化资源丰富 | 第39-40页 |
(三) 基础设施完善 | 第40-41页 |
(四) 专业化人才聚集 | 第41-42页 |
(五) 资金充裕 | 第42页 |
二、受众市场前景好 | 第42-44页 |
(一) 受众规模大 | 第42-43页 |
(二) 受众的需求强烈 | 第43-44页 |
(三) 受众的消费水平高 | 第44页 |
三、产业化发展战略及同业竞争融合 | 第44-45页 |
(一) 企业结构优化 | 第44-45页 |
(二) 新媒体发展迅猛 | 第45页 |
四、三大产业的支撑 | 第45-47页 |
(一) 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多媒体融合 | 第45-46页 |
(二) 广告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 第46页 |
(三) 信息产业改变传播方式 | 第46-47页 |
五、经济交流合作带来的发展机遇 | 第47页 |
六、政府管制上的放松、政策规划上的扶持 | 第47-50页 |
第四章 典型传媒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培育—浙江横店 | 第50-56页 |
一、生产要素构成基础竞争力 | 第50-52页 |
(一) 培育专业化人才 | 第50页 |
(二)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第50-51页 |
(三) 多方面融资 | 第51页 |
(四) 寻找区位优势 | 第51-52页 |
二、市场需求与企业战略及辅助产业构成核心竞争力 | 第52-53页 |
(一) 开拓国内市场 | 第52页 |
(二) 形成全套产业链模式 | 第52-53页 |
(三) 延伸辅助产业 | 第53页 |
三、政府行为和机遇构成环境竞争力 | 第53-56页 |
(一) 响应时代召唤,以增强国家软实力为目标 | 第53-54页 |
(二) 坚持政府引导、产业政策为导向 | 第54页 |
(三) 抓住市场机遇,促进影视业和旅游业结合 | 第54-56页 |
第五章 长三角地区传媒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路径 | 第56-62页 |
一、传媒企业层面:注重分工协作,强化分享意识 | 第56-58页 |
(一) 促进传媒集群企业间的分工协作 | 第56-57页 |
(二) 加强传媒集群企业间的互动和共享 | 第57页 |
(三) 打造龙头企业 | 第57-58页 |
二、传媒产业集群层面:扩大集群效应,打造区域品牌 | 第58-60页 |
(一) 把握传媒产业集群的核心资源优势,内容为王 | 第58页 |
(二) 扩大传媒产业集群的效应 | 第58-59页 |
(三) 打造区域品牌,塑造信任、合作和创新的集群文化 | 第59-60页 |
三、政府规制层面:完善制度规范,推动产业升级 | 第60-62页 |
(一) 创造有利于提升传媒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基础设施环境 | 第60页 |
(二) 营造有利于传媒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制度环境 | 第60-61页 |
(三) 营造有利于传媒集群竞争力提升的行业协会环境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注释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