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15页 |
1.1 车内甲醛的污染来源、危害及其治理现状 | 第8-10页 |
1.1.1 车内甲醛污染来源 | 第8页 |
1.1.2 甲醛对人体的危害 | 第8-9页 |
1.1.3 车内污染物治理的国内外现状 | 第9-10页 |
1.2 改性ACF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 | 第10-12页 |
1.2.1 ACF的基本性质 | 第10-11页 |
1.2.2 ACF的改性方法及其应用 | 第11-12页 |
1.3 等离子体除去空气中的污染物 | 第12-13页 |
1.3.1 等离子体的概念及分类 | 第12页 |
1.3.2 等离子体去除污染物的原理 | 第12-13页 |
1.3.3 等离子体处理气体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4 课题发展方向与近期研究重点 | 第13-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2章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实验方案及分析测试方法 | 第15-24页 |
2.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5页 |
2.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2.3 实验采用的原材料及试剂 | 第15-16页 |
2.3.1 ACF原材料 | 第15-16页 |
2.3.2 化学试剂 | 第16页 |
2.4 实验仪器 | 第16-17页 |
2.5 实验装置及实验流程 | 第17-18页 |
2.5.1 实验装置 | 第17-18页 |
2.5.2 实验流程 | 第18页 |
2.6 测式方法 | 第18-21页 |
2.6.1 等离子体参数测试 | 第18-19页 |
2.6.2 箱体自然衰减率测试 | 第19-20页 |
2.6.3 甲醛浓度测试 | 第20-21页 |
2.7 计算方法 | 第21-22页 |
2.8 改性ACF样品结构的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2.8.1 ACF样品的表面形貌(SEM)分析 | 第22页 |
2.8.2 ACF样品的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2-23页 |
2.8.3 ACF样品的傅立叶红外(FI-IR)测定 | 第23-24页 |
第3章 等离子体去除甲醛的研究 | 第24-35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等离子体装置 | 第24-26页 |
3.2.1 线-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 | 第24-25页 |
3.2.2 板-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 | 第25页 |
3.2.3 针-板式等离子体反应器 | 第25-26页 |
3.3 等离子体装置的甲醛去除效果 | 第26-29页 |
3.4 等离子体电源的选取 | 第29-30页 |
3.5 针板式等离子装置结构参数优化结果及分析 | 第30-34页 |
3.5.1 风扇电压对甲醛降解率的影响 | 第31页 |
3.5.2 极板孔径对甲醛降解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3.5.3 针长度对甲醛降解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3.5.4 针板间距对甲醛降解率的影响 | 第33页 |
3.5.5 电源电压单因素 | 第33-3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改性ACF对甲醛去除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35-50页 |
4.1 引言 | 第35页 |
4.2 ACF原材料筛选 | 第35-37页 |
4.3 ACF改性剂的选择 | 第37-44页 |
4.3.1 改性ACF对甲醛的处理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4.3.2 改性ACF的SEM图谱分析 | 第38-41页 |
4.3.3 改性ACF的FI-IR分析 | 第41-44页 |
4.4 影响改性ACF去除甲醛效果的工艺因素分析 | 第44-48页 |
4.4.1 KMnO_4质量分数对改性ACF甲醛去除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4.4.2 浸泡时间对KMnO_4改性ACF去除甲醛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3 浸泡温度对KMnO_4改性ACF去除甲醛的影响 | 第47-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改性ACF协同等离子体去除空气中的甲醛 | 第50-61页 |
5.1 KMnO_4改性ACF协同等离子体去除甲醛的正交试验方案 | 第50-51页 |
5.2 KMnO_4改性ACF协同等离子体的正交实验极差分析 | 第51-52页 |
5.3 ACF样品的XRD分析 | 第52-54页 |
5.4 改性ACF的SEM图谱分析 | 第54-57页 |
5.5 改性ACF的FI-IR图谱分析 | 第57-59页 |
5.6 小结 | 第59-61页 |
第6章 总结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