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监测论文--水质监测论文

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8页
    1.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第9-13页
        1.1.1 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及来源第9-11页
            1.1.1.1 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第9-10页
            1.1.1.2 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第10-11页
        1.1.2 内分泌干扰物的性质及影响第11-12页
        1.1.3 内分泌干扰物的常用检测方法第12-13页
    1.2 分子印迹技术概述第13-19页
        1.2.1 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2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第14-15页
        1.2.3 分子印迹技术的分类及制备方法第15-18页
            1.2.3.1 分子印迹技术的分类第15-16页
            1.2.3.2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第16-18页
        1.2.4 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第18-19页
            1.2.4.1 分子印迹技术在环境分析领域中的应用第18-19页
            1.2.4.2 分子印迹技术在其他分析领域中的应用第19页
    1.3 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概述第19-25页
        1.3.1 电化学发光的基本类型第20-21页
        1.3.2 Ru(bpy)_3~(2+)电化学发光的反应机理第21-23页
        1.3.3 Ru(bpy)_3~(2+)的固定方法第23-24页
        1.3.4 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应用第24-25页
            1.3.4.1 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在环境分析领域中的应用第24-25页
            1.3.4.2 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在其他分析领域中的应用第25页
    1.4 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应用第25-26页
    1.5 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第26-28页
        1.5.1 课题来源第26页
        1.5.2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第26-28页
第二章 基于Ru(bpy)_3~(2+)/MWCNTs-Nafion-SiO_2的MIP-ECL检测17β-雌二醇第28-43页
    2.1 引言第28-29页
    2.2 实验部分第29-32页
        2.2.1 仪器第29-30页
        2.2.2 试剂第30页
        2.2.3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30-31页
        2.2.4 基于Ru(bpy)_3~(2+)/MWCNTs-Nafion-SiO_2的MIP-ECL的制备第31-32页
        2.2.5 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测量方法第3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2-42页
        2.3.1 MIP-ECL制备条件的优化第32-35页
            2.3.1.1 ECL修饰电极制备条件的选择第32页
            2.3.1.2 分子印迹膜制备条件的选择第32-35页
        2.3.2 纳米材料的表征第35页
        2.3.3 ECL电极的电化学及电化学发光行为第35-36页
        2.3.4 MIP-ECL的电化学及电化学发光性能第36-37页
        2.3.5 MIP-ECL的电化学阻抗性能第37-38页
        2.3.6 检测条件的优化第38-39页
            2.3.6.1 扫描速度第38页
            2.3.6.2 pH第38页
            2.3.6.3 富集时间第38-39页
        2.3.7 MIP-ECL的选择性、重现性与稳定性第39-40页
        2.3.8 线性关系与检测限第40-41页
        2.3.9 实际水样分析第41-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基于Ru(bpy)_3~(2+)/MWCNTs/TiO_2-Nafion的MIP-ECL检测双酚A第43-60页
    3.1 引言第43-44页
    3.2 实验部分第44-46页
        3.2.1 试剂第44-45页
        3.2.2 仪器第45页
        3.2.3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45页
        3.2.4 基于Ru(bpy)_3~(2+)/MWCNTs/TiO_2-Nafion的MIP-ECL的制备第45-46页
        3.2.5 电化学与电化学发光测量第4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6-59页
        3.3.1 MIP-ECL制备条件的优化第46-50页
        3.3.2 纳米材料的表征第50-51页
        3.3.3 ECL电极的电化学及化学发光行为第51-52页
        3.3.4 MIP-ECL的电化学及电化学发光性能第52-54页
            3.3.4.1 MIP-ECL的电化学性能第52-53页
            3.3.4.2 MIP-ECL的电化学发光性能第53-54页
        3.3.5 MIP-ECL的电化学阻抗性能第54-55页
        3.3.6 检测条件优化第55-56页
            3.3.6.1 pH第55页
            3.3.6.2 富集时间第55-56页
        3.3.7 MIP-ECL的选择性、重现性与稳定性第56-57页
        3.3.8 标准曲线与检测限第57-58页
        3.3.9 实际水样分析第58-59页
    3.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基于Ru(bpy)_3~(2+)/MWCNTs/Nafion-Si-Ti的MIP-ECL检测壬基酚第60-78页
    4.1 引言第60-61页
    4.2 实验部分第61-63页
        4.2.1 仪器第61页
        4.2.2 试剂第61页
        4.2.3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61-62页
        4.2.4 基于Ru(bpy)_3~(2+)/MWCNTs/Nafion-Si-Ti的MIP-ECL的制备第62-63页
        4.2.5 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测量方法第6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3-77页
        4.3.1 MIP-ECL制备条件的优化第63-67页
            4.3.1.1 ECL修饰电极制备条件的优化第63-64页
            4.3.1.2 分子印迹膜制备条件的优化第64-67页
        4.3.2 纳米材料表征第67-68页
        4.3.3 ECL电极的电化学及化学发光行为第68-70页
        4.3.4 MIP-ECL的电化学及电化学发光性能第70-72页
            4.3.4.1 MIP-ECL的电化学性能第70-71页
            4.3.4.2 MIP-ECL的电化学发光性能第71-72页
        4.3.5 电化学阻抗性能分析第72-73页
        4.3.6 检测条件优化第73-74页
            4.3.6.1 优化pH第73页
            4.3.6.2 优化富集时间第73-74页
        4.3.7 MIP-ECL的选择性、重现性与稳定性第74-75页
        4.3.8 标准曲线与检测限第75-76页
        4.3.9 实际水样分析第76-77页
    4.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结论与建议第78-80页
    结论第78-79页
    建议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91页
附录第91-92页
    缩略词表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个人简历第93页
    学习经历第93页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第93页
    参与的科研项目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真空紫外光化学降解水中双酚A的研究
下一篇:硅酸镁基纳米复合材料对废水中有机物及重金属的去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