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电弧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特快速暂态过电压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特快速暂态过电压抑制措施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4 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6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9页 |
2 断路器不完全分闸时断路器重复击穿模型的建立 | 第19-33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电弧模型的研究 | 第19-21页 |
2.2.1 电弧模型的理论分析 | 第19-20页 |
2.2.2 凯马电弧模型 | 第20-21页 |
2.3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凯马模型的参数辨识 | 第21-25页 |
2.3.1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21-23页 |
2.3.2 凯马电弧模型的参数辨识 | 第23-25页 |
2.4 断路器断口重复击穿电弧模型的建立 | 第25-30页 |
2.4.1 断路器断口重复击穿过程分析 | 第25页 |
2.4.2 重复击穿电弧模型的建立 | 第25-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3页 |
3 断路器不完全分闸时诱发的特快速暂态过电压仿真分析 | 第33-49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一起断路器及电压互感器爆炸事故初步分析 | 第33-39页 |
3.2.1 事故简介 | 第33-34页 |
3.2.2 故障录波分析 | 第34-39页 |
3.3 断路器重复击穿全过程仿真 | 第39-44页 |
3.3.1 气体绝缘变电站各元件等效模型及参数 | 第39-41页 |
3.3.2 断路器重复击穿全过程仿真 | 第41-44页 |
3.4 特快速暂态过电压对电压互感器的影响分析 | 第44-47页 |
3.4.1 电压互感器绕组的计算模型 | 第44-45页 |
3.4.2 特快速暂态过电压对电压互感器的危害 | 第45-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综合现场多重信息的事故过程分析与抑制措施讨论 | 第49-65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事故原因分析 | 第49-54页 |
4.2.1 现场X射线探伤与检测 | 第49-53页 |
4.2.2 事故过程重现 | 第53-54页 |
4.3 故障元件解体分析与仿真分析验证 | 第54-58页 |
4.3.1 电压互感器和断路器解体分析 | 第54-57页 |
4.3.2 基于故障元件解体的事故原因分析 | 第57-58页 |
4.4 气体绝缘变电站中特快速暂态过电压的抑制方法讨论 | 第58-63页 |
4.4.1 加装分合闸电阻 | 第58-60页 |
4.4.2 加装铁氧体磁环 | 第60-62页 |
4.4.3 其他抑制措施 | 第62-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结论 | 第65页 |
5.2 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附录 | 第77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7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