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页
    1.2 研究方法第8-9页
    1.3 研究现状评述第9-10页
    1.4 创新尝试第10-12页
2 个体道德建设的内涵及特点第12-16页
    2.1 个体道德建设的内涵第12页
    2.2 个体道德建设的特点第12-13页
    2.3 强化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第13-16页
        2.3.1 提高大学生个体道德素质的必要条件第13页
        2.3.2 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内在要求第13-14页
        2.3.3 构建高校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第14-16页
3 当代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现状分析第16-20页
    3.1 个体道德建设积极的因素第16-17页
        3.1.1 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心系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第16-17页
        3.1.2 具有较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自我发展愿望较强烈第17页
    3.2 个体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第17-20页
        3.2.1 道德选择存在困惑性第17-18页
        3.2.2 道德价值倾向功利化第18页
        3.2.3 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第18-20页
4 当代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第20-28页
    4.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第20-21页
        4.1.1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第20-21页
        4.1.2 西方思想价值观念的冲击第21页
    4.2 高校德育弱化的影响第21-23页
        4.2.1 高校德育重视程度不足第21-22页
        4.2.2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技能不足第22-23页
    4.3 家庭教育的影响第23-26页
        4.3.1 父母的道德水平以及家庭氛围的影响第23-24页
        4.3.2 家庭结构的变化第24-26页
    4.4 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第26-28页
        4.4.1 自身修养的不足第26页
        4.4.2 心理发育不成熟、抗压能力弱化第26-28页
5 强化当代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第28-38页
    5.1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能力第28-30页
        5.1.1 树立现代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第28-29页
        5.1.2 完善自我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第29-30页
    5.2 高校要加强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第30-34页
        5.2.1 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方法第31-33页
        5.2.2 完善高校德育内容第33-34页
    5.3 改善家庭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第34-35页
        5.3.1 树立正确的家庭道德教育理念第34-35页
        5.3.2 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第35页
    5.4 改善社会导向机制的影响第35-38页
        5.4.1 加强大学生社会价值观教育第35-37页
        5.4.2 加强对互联网服务的管理第37-38页
结语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42-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可变高斯核函数的最优分位数回归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拓扑特征的复杂网络局部易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