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

电磁主动悬架直线式作动器优化设计及馈能特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轮边驱动电动汽车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电磁主动悬架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3 电磁主动悬架振动能量回收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4 电磁主动悬架作动器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2 电动汽车电动轮系统电磁主动悬架构型分析及其作动器设计第21-45页
    2.1 轮边驱动系统悬架构型分析第21-27页
        2.1.1 基础型悬架构型第21-23页
        2.1.2 车身减振型悬架构型第23-24页
        2.1.3 车轮减振型悬架构型第24-25页
        2.1.4 仿真结果分析第25-27页
    2.2 电动轮系统电磁主动悬架构型与动力学分析第27-34页
        2.2.1 集成电机吸振器与电磁主动悬架的电动轮结构第27-29页
        2.2.2 电动轮系统动力学模型第29-32页
        2.2.3 仿真结果分析第32-34页
    2.3 电磁主动悬架直线作动器设计第34-43页
        2.3.1 直线作动器原理第34-36页
        2.3.2 作动器设计目标第36页
        2.3.3 作动器结构设计第36-39页
        2.3.4 作动器磁路设计第39-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3 电磁主动悬架直线作动器电磁特性分析第45-63页
    3.1 圆筒型永磁直线作动器解析模型第45-51页
        3.1.1 永磁体气隙磁场模型第45-48页
        3.1.2 绕组感应电动势模型第48-50页
        3.1.3 轴向电磁力模型第50-51页
    3.2 电磁主动悬架作动器磁场特性分析第51-57页
        3.2.1 磁场有限元分析模型第51-53页
        3.2.2 气隙磁通密度分析第53-54页
        3.2.3 绕组磁链分析第54-55页
        3.2.4 绕组感应电动势分析第55-57页
    3.3 电磁主动悬架作动器电磁力特性分析第57-61页
        3.3.1 静态电磁力分布特性第57-58页
        3.3.2 瞬态电磁力输出特性第58-61页
    3.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4 电磁主动悬架作动器电磁力波动抑制及结构优化第63-83页
    4.1 直线作动器电磁力波动第63-64页
    4.2 定位力分析第64-71页
        4.2.1 动子长度对定位力影响第64-65页
        4.2.2 极对数和槽数组合对定位力的影响第65-67页
        4.2.3 作动器结构最优参数匹配第67-71页
    4.3 作动器结构参数及其灵敏度分析第71-75页
        4.3.1 结构参数对感应电动势的影响第71-73页
        4.3.2 Morris局部灵敏度分析法第73-74页
        4.3.3 灵敏度结果分析第74-75页
    4.4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作动器结构参数优化第75-82页
        4.4.1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第75-77页
        4.4.2 作动器结构参数优化过程描述第77-78页
        4.4.3 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Pareto解选优第78-80页
        4.4.4 优化结果分析第80-82页
    4.5 本章小结第82-83页
5 电磁主动悬架作动器馈能特性及阻尼特性研究第83-105页
    5.1 作动器馈能电路模型第83-85页
    5.2 作动器馈能特性分析第85-91页
        5.2.1 变频率激励下作动器的馈能特性第86-88页
        5.2.2 变振幅激励下作动器的馈能特性第88-90页
        5.2.3 变相位状态下作动器的馈能特性第90-91页
    5.3 作动器阻尼特性分析第91-92页
        5.3.1 阻尼力-位移特性第91-92页
        5.3.2 阻尼力-速度特性第92页
    5.4 作动器实验研究第92-103页
        5.4.1 作动器样件及部件加工第92-95页
        5.4.2 作动器测试实验台第95-96页
        5.4.3 测试结果及分析第96-103页
    5.5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6 基于负载电阻可调的电磁主动悬架馈能及减振控制研究第105-129页
    6.1 负载可调的电磁主动悬架馈能特性分析第105-110页
        6.1.1 电磁主动悬架变负载馈能模型第105-106页
        6.1.2 输出馈能功率及效率第106-108页
        6.1.3 随机振动下馈能特性分析第108-110页
    6.2 电磁主动悬架馈能特性与其动力学耦合特性第110-113页
        6.2.1 馈能型电磁主动悬架性能指标第110-112页
        6.2.2 馈能特性与动力学特性的耦合关系第112-113页
    6.3 电磁主动悬架系统减振控制研究第113-122页
        6.3.1 电磁主动悬架非线性电磁力模型第113-114页
        6.3.2 基于分档可调负载的电磁主动悬架半主动控制第114-119页
        6.3.3 主动-半主动一体式电磁主动悬架控制第119-122页
    6.4 电动轮悬架系统性能参数优化第122-127页
        6.4.1 悬架系统多目标优化描述第122-123页
        6.4.2 优化过程及结果第123-127页
    6.5 本章小结第127-129页
7 总结与展望第129-133页
    7.1 研究工作总结第129-130页
    7.2 论文创新点第130-131页
    7.3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第131-133页
致谢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5页
附录第145页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研究成果第145页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人工智能的汽车排气消声器设计技术研究
下一篇:重型车湿式桥生散热机理与热平衡分析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