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机车构造论文--走行部分论文--转向架论文

CKD9B型窄轨机车转向架设计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1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及对象第8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对象第8页
    1.2 转向架概述第8-9页
    1.3 窄轨转向架概况第9页
        1.3.1 轨距简介及窄轨铁路分布第9页
        1.3.2 窄轨机车的使用情况及国内外发展介绍第9页
    1.4 转向架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第9-10页
        1.4.1 发展趋势第9-10页
        1.4.2 研究现状第10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0-12页
        1.5.1 本文研究内容第10-11页
        1.5.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2 CKD9B型转向架结构设计第12-30页
    2.1 设计要求及特点第12-13页
        2.1.1 设计原则第12页
        2.1.2 设计要求第12页
        2.1.3 设计难点分析第12-13页
    2.2 结构设计第13页
        2.2.1 主要设计参数第13页
        2.2.2 结构组成第13页
    2.3 构架设计第13-16页
        2.3.1 设计原则第14页
        2.3.2 形式选择第14页
        2.3.3 组成第14-16页
    2.4 轮对驱动系统第16-18页
        2.4.1 设计原则第16页
        2.4.2 系统布置方案第16-18页
    2.5 悬挂系统第18-22页
        2.5.1 方案选择第18页
        2.5.2 轴箱装配方案选择第18-19页
        2.5.3 二系悬挂方案选择第19页
        2.5.4 系统布置方案第19-22页
    2.6 牵引装置第22-25页
        2.6.1 布置方案第22-24页
        2.6.2 适应性设计第24-25页
    2.7 基础制动装置第25-28页
        2.7.1 装置选择第25页
        2.7.2 布置方案第25-26页
        2.7.3 适应性设计第26-28页
    2.8 转向架组成第28-29页
    2.9 本章小结第29-30页
3 转向架性能分析第30-42页
    3.1 曲线通过第30-32页
        3.1.1 定义和要求第30页
        3.1.2 性能分析第30-32页
    3.2 旁承位置第32-34页
        3.2.1 已知参数第32页
        3.2.2 纵向位置第32-34页
    3.3 弹簧和橡胶减振垫设计第34-38页
        3.3.1 弹簧和减振垫计算第34-38页
    3.4 制动距离第38-41页
        3.4.1 装置和主要参数第38-39页
        3.4.2 制动距离计算第39-40页
        3.4.3 制动距离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4 转向架结构分析第42-61页
    4.1 结构形式第42-43页
    4.2 有限元分析第43-46页
    4.3 基本参数第46-47页
    4.4 计算载荷第47-49页
        4.4.1 超常载荷第47-48页
        4.4.2 主要运营载荷第48页
        4.4.3 特殊运营载荷第48-49页
    4.5 载荷组合工况第49-52页
        4.5.1 超常工况第49页
        4.5.2 主要运营工况第49-50页
        4.5.3 特殊运营Ⅰ工况第50-51页
        4.5.4 特殊运营Ⅱ工况第51-52页
    4.6 静强度评定依据第52页
    4.7 静强度分析第52-55页
    4.8 疲劳分析第55-60页
        4.8.1 疲劳强度评定第55页
        4.8.2 焊缝的选定第55-56页
        4.8.3 主应力云图第56-58页
        4.8.4 疲劳分析第58-59页
        4.8.5 电机吊座第59页
        4.8.6 减振器座第59-60页
        4.8.7 制动座第60页
    4.9 本章小结第60-61页
5 构架静态试验与疲劳强度试验第61-76页
    5.1 试验目的第61页
    5.2 试验依据第61页
    5.3 试验内容第61页
    5.4 静态试验方法第61-65页
        5.4.1 超常载荷的静态试验第62页
        5.4.2 模拟主要运营载荷的静态试验第62-63页
        5.4.3 模拟特殊运营载荷的静态试验第63-65页
        5.4.4 试验结果第65页
    5.5 构架的定位和加载方式第65页
        5.5.1 静态试验第65页
        5.5.2 疲劳试验第65页
    5.6 测点布置第65页
    5.7 疲劳试验方法第65-67页
        5.7.1 试验载荷第65-66页
        5.7.2 试验过程第66-67页
        5.7.3 构架疲劳强度评定方法第67页
    5.8 构架测点图第67-68页
    5.9 分析及结论第68-74页
        5.9.1 静态试验结论第68-74页
        5.9.2 疲劳试验结论第74页
    5.10 试验与计算结果对比第74-75页
    5.11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结论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致谢第79-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XD3D型电力机车司机室操纵台人因工程设计
下一篇:张掖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