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服装企业角度——提高附加值 | 第10-11页 |
1.2.2 消费者角度——提高愉悦感 | 第11页 |
1.2.3 视觉识别体系设计工作者角度——填补环节空白 | 第11页 |
1.3 服装品牌视觉识别体系设计现状与问题 | 第11-12页 |
1.3.1 社会范围缺少行业特征 | 第11页 |
1.3.2 行业内部趋同现象严重 | 第11-12页 |
1.3.3 设计环节存在误解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4.1 学科交叉法 | 第12-13页 |
1.4.2 理论研究法 | 第13页 |
1.4.3 跟踪调研法 | 第13页 |
1.4.4 设计实践法 | 第13-14页 |
1.5 技术路线框架结构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1.5.1 技术路线框架结构 | 第14-15页 |
1.5.2 论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综述 | 第16-30页 |
2.1 本土设计师服装品牌概述 | 第16-24页 |
2.1.1 服装品牌与设计师服装品牌 | 第16-17页 |
2.1.2 本土设计师服装品牌 | 第17-18页 |
2.1.3 本土设计师服装品牌特征 | 第18-24页 |
2.2 视觉识别体系概述 | 第24-26页 |
2.2.1 视觉识别与视觉识别体系 | 第24-25页 |
2.2.2 本土设计师服装品牌视觉识别体系特点 | 第25-26页 |
2.3 本土设计师服装品牌视觉识别体系的设计价值 | 第26-27页 |
2.3.1 文化价值 | 第26页 |
2.3.2 识别价值 | 第26-27页 |
2.3.3 视觉价值 | 第27页 |
2.3.4 情感价值 | 第27页 |
2.5 文献综述 | 第27-30页 |
2.5.1 书籍著作 | 第27-28页 |
2.5.2 论文期刊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本土设计师服装品牌视觉识别体系标识设计研究 | 第30-46页 |
3.1 本土设计师服装品牌命名方法 | 第30-32页 |
3.1.1 以品牌风格命名 | 第30-31页 |
3.1.2 以品牌理念命名 | 第31页 |
3.1.3 以产品构成要素命名 | 第31-32页 |
3.1.4 以设计师名命名 | 第32页 |
3.2 本土设计师服装品牌标识设计研究 | 第32-37页 |
3.2.1 字体 | 第32-34页 |
3.2.2 图案 | 第34-35页 |
3.2.3 色彩 | 第35-37页 |
3.4 本土设计师服装品牌视觉识别体系物料应用设计研究 | 第37-46页 |
3.4.1 办公物料 | 第38-40页 |
3.4.2 服装物料 | 第40-42页 |
3.4.3 包装物料 | 第42-43页 |
3.4.4 官方网站 | 第43-46页 |
第四章 本土设计师服装品牌与视觉识别体系设计流程与方法 | 第46-56页 |
4.1 本土设计师品牌服装标识的设计原则 | 第46-48页 |
4.1.1 语言选择——中英平衡原则 | 第46页 |
4.1.2 标志形式——条带形式原则 | 第46-47页 |
4.1.3 风格表现——适度装饰原则 | 第47-48页 |
4.2 本土设计师品牌服装标识的设计流程与方法 | 第48-53页 |
4.2.1 了解“物”——了解设计师与品牌 | 第48页 |
4.2.2 进行计划——提取关键词 | 第48-49页 |
4.2.3 进行计划——视觉转化 | 第49-50页 |
4.2.4 确定形式——绘制草图 | 第50页 |
4.2.5 检验设计——适用性分析 | 第50-51页 |
4.2.6 案例示意一——刘清扬“CHICTOPIA” | 第51-52页 |
4.2.7 案例示意二——张达“没边” | 第52-53页 |
4.3 本土设计师服装品牌视觉识别体系物料应用的流程与方法 | 第53-56页 |
4.3.1 了解“物”——了解物料、视觉转化关键词 | 第53页 |
4.3.2 进行计划——寻找视觉表现重点 | 第53-54页 |
4.3.3 进行计划——按风格选取设计要点 | 第54页 |
4.3.4 确定形式——绘制草图、确立规范 | 第54页 |
4.3.5 检验设计——适用性分析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本土设计师服装品牌设计实践——“拾零” | 第56-66页 |
5.1 拾零概述 | 第56-58页 |
5.1.1 “拾零”品牌命名 | 第56-57页 |
5.1.2 “拾零”品牌定位 | 第57页 |
5.1.3 “拾零”品牌产品风格 | 第57-58页 |
5.2 拾零视觉识别体系概述 | 第58-66页 |
5.2.1 “拾零”关键词提取与视觉化转化 | 第58-59页 |
5.2.2 “拾零”基础部分设计方案与草图 | 第59-60页 |
5.2.3 “拾零”标识设计说明 | 第60-61页 |
5.2.4 “拾零”标识适用性分析 | 第61-62页 |
5.2.5 “拾零”应用体系说明 | 第62-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与研究问题 | 第66页 |
6.2 展望:本土设计师服装品牌标识的动态化转变趋势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0-72页 |
附录 | 第72-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