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展示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第二章 遗址公园与展示设计概述 | 第15-18页 |
| 2.1 遗址公园概述 | 第15-16页 |
| 2.1.1 遗址 | 第15页 |
| 2.1.2 遗址公园 | 第15-16页 |
| 2.2 遗址展示设计概述 | 第16-18页 |
| 2.2.1 博物馆展示 | 第16页 |
| 2.2.2 遗址展示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总体展示设计 | 第18-27页 |
| 3.1 历史与空间格局 | 第18-21页 |
| 3.1.1 历史沿革 | 第18-20页 |
| 3.1.2 空间格局 | 第20-21页 |
| 3.2 遗址公园的展示设计原则 | 第21-23页 |
| 3.2.1 原真性 | 第21-22页 |
| 3.2.2 可持续性 | 第22页 |
| 3.2.3 创新性 | 第22-23页 |
| 3.3 遗址公园展示设计的理念 | 第23-24页 |
| 3.3.1 展示中的体验设计 | 第23页 |
| 3.3.2 艺术与科技相融合 | 第23-24页 |
| 3.4 遗址公园展示设计的方法 | 第24-27页 |
| 3.4.1 露天保护展示 | 第24-25页 |
| 3.4.2 覆盖保护展示 | 第25页 |
| 3.4.3 遗址重建保护展示 | 第25-26页 |
| 3.4.4 遗址模型复原展示 | 第26-27页 |
| 第四章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具体展示设计 | 第27-38页 |
| 4.1 博物馆展示设计 | 第27-30页 |
| 4.1.1 整体格局 | 第27-28页 |
| 4.1.2 空间规划 | 第28-30页 |
| 4.2 遗址的复原概念设计 | 第30-32页 |
| 4.2.1 大报恩寺塔的概念复原 | 第30-31页 |
| 4.2.2 北画廊的概念复原 | 第31-32页 |
| 4.3 数字媒体技术在遗址公园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 第32-35页 |
| 4.3.1 数字影像技术 | 第33页 |
| 4.3.2 声、光、电技术 | 第33-35页 |
| 4.4 装置艺术在遗址公园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 第35-38页 |
| 4.4.1 “千年对望”主题展区 | 第35-36页 |
| 4.4.2 “感恩众生”主题展区 | 第36-38页 |
| 结语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44页 |
| 附件(一)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展示设计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