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草海湿地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的有机碳分布特征和储量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5-25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湿地概况第16-18页
        1.2.1 湿地面积的估算第16-17页
        1.2.2 我国湿地的分布特征第17-18页
        1.2.3 湿地的保存现状第18页
        1.2.4 湿地的固碳价值第18页
    1.3 湿地碳储量与碳汇功能第18-24页
        1.3.1 湿地的固碳能力第18-19页
        1.3.2 碳储量的测算第19-24页
    1.4 研究目的第24页
    1.5 研究意义第24-25页
2 研究区概况与方法第25-33页
    2.1 研究对象第25-27页
        2.1.1 草海湿地概况第25-26页
        2.1.2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26-27页
    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7-28页
        2.2.1 研究内容第27-28页
        2.2.2 技术路线第28页
    2.3 样地设置第28-29页
    2.4 样品采集第29-30页
    2.5 植物碳储量的测定第30-31页
        2.5.1 植被生物量的估测第30-31页
        2.5.2 植被碳储量的测定方法第31页
    2.6 土壤碳储量的测定第31-32页
    2.7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2-33页
3 草海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第33-47页
    3.1 植被生物量及分布特征第33-37页
        3.1.1 各类型植被的生物量第33-35页
        3.1.2 植被组分生物量的比较第35-37页
    3.2 植被碳含量及分布特征第37-40页
        3.2.1 各类型植被的碳含量第37-39页
        3.2.2 植被组分碳含量的比较第39-40页
    3.3 植被碳储量及分布特征第40-44页
        3.3.1 各类型植被的碳储量第40-42页
        3.3.2 植被组分碳储量的比较第42-44页
    3.4 讨论第44-45页
        3.4.1 植被类型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第44页
        3.4.2 植被类型对植物碳储量的影响第44-45页
        3.4.3 人类垦殖对植物碳储量的影响第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4 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第47-65页
    4.1 土壤容重的分布特征第47-49页
        4.1.1 土壤容重的水平分布特征第47页
        4.1.2 土壤容重的垂直分布特征第47-49页
    4.2 土壤碳含量的分布特征第49-53页
        4.2.1 土壤碳含量的水平分布特征第49-51页
        4.2.2 土壤碳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第51-52页
        4.2.3 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容重的关系第52-53页
    4.3 土壤碳储量的分布特征第53-58页
        4.3.1 土壤碳储量的水平分布特征第53-56页
        4.3.2 土壤碳储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第56-58页
    4.4 表层土壤碳含量季节动态变化第58-60页
        4.4.1 植被类型内地表层土壤碳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第58-59页
        4.4.2 植被类型间地表层土壤碳含量的季节差异第59-60页
    4.5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碳氮比第60-61页
    4.6 讨论第61-63页
        4.6.1 土壤容重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第61-62页
        4.6.2 植被类型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第62页
        4.6.3 土壤碳氮比与土壤碳储量的关系第62页
        4.6.4 人类垦殖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第62-63页
    4.7 本章小结第63-65页
5 草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第65-70页
    5.1 草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分布特征第65-66页
    5.2 草海湿地牛态系统碳储量的分配格局第66-67页
    5.3 草海湿地植物和土壤碳储量的估算方程第67-68页
    5.4 讨论第68-69页
        5.4.1 草海湿地碳储量的特征第68页
        5.4.2 人类垦殖对草海牛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第68页
        5.4.3 草海沼泽湿地固碳的经济价值第68-69页
    5.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6 结论与建议第70-73页
    6.1 结论第70-71页
    6.2 建议第71-73页
        6.2.1 湿地植被碳储量的保护价值第71页
        6.2.2 加大湿地的保护力度第71页
        6.2.3 做好湿地的生态恢复和生态修复第71-72页
        6.2.4 今后研究工作建议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补肾强督治偻方调节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的临床与机制研究
下一篇:纳米体硅CMOS工艺逻辑电路单粒子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