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道德与心理论文

道德推脱对网络欺负旁观者行为的影响—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引言第11-12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2.1 道德推脱第12-17页
        2.1.1 道德推脱的概念第12页
        2.1.2 道德推脱的作用机制第12-14页
        2.1.3 道德推脱的测量第14-16页
        2.1.4 道德推脱的国内外实证研究第16-17页
    2.2 道德认同第17-20页
        2.2.1 道德认同的概念第17-18页
        2.2.2 道德认同的作用机制第18页
        2.2.3 道德认同的测量第18-19页
        2.2.4 道德认同的国内外研究第19-20页
    2.3 网络欺负第20-22页
        2.3.1 网络欺负的概念第20页
        2.3.2 网络欺负与传统欺负的异同第20-22页
        2.3.3 旁观者在网络欺负中的作用第22页
    2.4 道德推脱、道德认同与网络欺负的关系第22-24页
第3章 研究一:问卷研究第24-29页
    3.1 被试与研究设计第24页
    3.2 测量工具第24-25页
        3.2.1 道德推脱第24页
        3.2.2 道德认同第24页
        3.2.3 旁观者行为意愿第24页
        3.2.4 人口学变量第24-25页
    3.3 研究结果第25-28页
        3.3.1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第25页
        3.3.2 道德认同的调节效应检验第25-28页
    3.4 讨论第28-29页
第4章 研究二:回忆法启动道德认同第29-32页
    4.1 被试与研究设计第29页
    4.2 测量工具第29-30页
        4.2.1 道德推脱第29页
        4.2.2 旁观者行为第29-30页
        4.2.3 情绪自评问卷第30页
        4.2.4 人口学变量第30页
    4.3 结果第30-32页
第5章 研究三:道德推脱干预的作用第32-34页
    5.1 被试与研究设计第32页
    5.2 测量工具第32页
    5.3 结果第32-33页
    5.4 讨论第33-34页
第6章 总讨论第34-38页
    6.1 道德推脱与网络欺负旁观者行为第34-35页
        6.1.1 网络欺负旁观者行为的表现形式第34页
        6.1.2 道德推脱与网络欺负旁观者行为倾向的关系第34-35页
    6.2 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第35-36页
        6.2.1 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与网络欺负旁观者行为倾向间的调节作用第35-36页
        6.2.2 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与网络欺负旁观者行为间的调节作用第36页
    6.3 研究的创新点第36-37页
    6.4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第37-38页
第7章 结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5页
附录1第45-51页
附录2第51-52页
附录3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今文尚书》“德”观念研究
下一篇:基于来源记忆和项目记忆的隐藏信息测试:鉴别有罪者和无罪知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