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地方自治法论文

民族自治地方生态类自治权立法问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9页
一、民族自治地方生态类自治权概述第9-16页
    (一)生态类自治权的相关概念第10-13页
        1.环境权第11页
        2.生态权第11-12页
        3.自治权第12-13页
    (二)生态类自治权的内涵第13-16页
        1.生态类自治权的定义第13-14页
        2.生态类自治权的特征第14-16页
            (1)法定性第14页
            (2)自主性第14-15页
            (3)民族性第15-16页
二、民族自治地方生态类自治权的依据及其结构第16-25页
    (一)生态类自治权的依据第16-19页
        1.立法依据第16-19页
            (1)国家立法第16-17页
            (2)地方立法第17-19页
        2.客观依据第19页
    (二)生态类自治权的结构第19-25页
        1.水资源管理自治权第20-21页
        2.气候资源管理自治权第21-22页
        3.草场、森林资源管理自治权第22页
        4.矿产资源管理自治权第22-23页
        5.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自治权第23页
        6.土地资源管理自治权第23-24页
        7.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第24-25页
三、民族自治地方生态类自治权立法存在的问题第25-29页
    (一)法律体系不完整第25-27页
        1.自治法规的缺失第25-26页
        2.配套法规不完善第26页
        3.缺乏变通补充的规定第26-27页
    (二)立法内容存在瑕疵第27-29页
        1.立法内容原则性较强第27页
        2.立法内容创新不足第27-28页
        3.立法缺少监督惩戒规定第28-29页
四、民族自治地方生态类自治权立法对策第29-33页
    (一)健全民族自治地方生态类自治权法律体系第29-30页
        1.制定相关自治法规第29页
        2.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第29-30页
        3.加强制定变通补充规定第30页
    (二)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生态类自治权立法内容第30-33页
        1.立法内容应注重可执行性第30-31页
        2.立法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第31页
        3.制定相应的监督惩戒措施第31-32页
        4.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第32-33页
结语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7页
致谢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检警关系研究--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体制改革为背景
下一篇:论人大代表司法豁免权的合理适用--以松江公安分局刑拘周宁县人大代表张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