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法的室外颗粒污染物在室内的扩散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室内空气流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室内颗粒物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室内颗粒物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8-28页
    2.1 室内流体流动控制方程第18-20页
        2.1.1 流体基本控制方程第18-19页
        2.1.2 湍流方程第19-20页
    2.2 室内颗粒轨道模型控制方程第20-27页
        2.2.1 室内颗粒物的来源第20页
        2.2.2 室内颗粒物的危害第20-21页
        2.2.3 关于室内颗粒物的受力分析第21-26页
        2.2.4 颗粒物轨道离散相方程第26页
        2.2.5 颗粒相模型的选择第26-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模型的验证第28-32页
    3.1 验证模型的建立第28-30页
        3.1.1 物理模型的描述第28-29页
        3.1.2 验证模型的网格划分第29页
        3.1.3 模型的假设第29-30页
        3.1.4 边界条件的设定第30页
    3.2 结果的对比第30-31页
    3.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冬季采暖房间内的颗粒物扩散的模拟第32-50页
    4.1 颗粒物穿透的分析第32-34页
    4.2 模型的建立第34-39页
        4.2.1 几何模型的选取第34页
        4.2.2 模型网格的划分及无关性的验证第34-37页
        4.2.3 物理模型的简化假设第37页
        4.2.4 边界条件的设定第37-38页
        4.2.5 典型分析截面和点线的选取第38-39页
    4.3 模拟结果分析第39-49页
        4.3.1 截面X=0.85上的各场分布第39-42页
        4.3.2 截面Y=0.8、3.9、7.4上的各场分布第42-44页
        4.3.3 截面Z=1.2上的各场分布第44-47页
        4.3.4 两种供暖方式颗粒物浓度的比较第47-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夏季空调房间内的颗粒物扩散的模拟第50-62页
    5.1 模型的建立第50-53页
        5.1.1 几何模型的选择第50页
        5.1.2 空调送风量的计算第50-51页
        5.1.3 网格的划分第51页
        5.1.4 模型的简化和假设第51-52页
        5.1.5 边界条件的设定第52页
        5.1.6 典型截面和点线的划分第52-53页
    5.2 模拟结果分析第53-61页
        5.2.1 截面X=0.85上的各场分布第53-55页
        5.2.2 截面Y=0.8、3.9、7.4上的各场分布第55-58页
        5.2.3 截面Z=1.2上的各场分布第58-60页
        5.2.4 三种气流组织形式的对比第60-61页
    5.3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6章 结论和展望第62-64页
    6.1 结论第62-63页
    6.2 今后工作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市不同污染等级大气颗粒物及其水溶性离子的粒径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下一篇:医院周边水环境中美罗培南耐药菌的分布及其污染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