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1.3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特色和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1-31页 |
2.1 外部性理论 | 第21-22页 |
2.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4页 |
2.3 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 第24-25页 |
2.4 空间计量理论 | 第25-31页 |
2.4.1 空间计量理论的提出与分类 | 第25页 |
2.4.2 空间相关性分析 | 第25-29页 |
2.4.3 空间计量模型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中国雾霾的经济结构性诱发机理 | 第31-38页 |
3.1 产业结构与雾霾形成 | 第31-32页 |
3.2 能源结构与雾霾形成 | 第32-34页 |
3.3 城镇化与雾霾形成 | 第34-35页 |
3.4 交通运输结构与雾霾形成 | 第35-38页 |
第四章 雾霾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检验 | 第38-55页 |
4.1 雾霾污染衡量指标 | 第38页 |
4.2 中国区域雾霾污染的现状 | 第38-44页 |
4.2.1 东部地区雾霾污染现状分析 | 第39-41页 |
4.2.2 中部地区雾霾污染现状分析 | 第41-43页 |
4.2.3 西部地区雾霾污染现状分析 | 第43-44页 |
4.3 雾霾污染的空间统计分析 | 第44-55页 |
4.3.1 雾霾污染的全局空间相关性 | 第44-48页 |
4.3.2 雾霾污染的局域空间相关性 | 第48-55页 |
第五章 中国区域雾霾污染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第55-66页 |
5.1 计量模型设定 | 第55-56页 |
5.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56-58页 |
5.2.1 变量选取 | 第56-58页 |
5.2.2 数据来源 | 第58页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8-66页 |
5.3.1 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选择及回归结果分析 | 第58-61页 |
5.3.2 稳健性检验 | 第61-63页 |
5.3.3 分地区的再考察 | 第63-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6-70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1.1 雾霾污染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和时间滞后效应 | 第66页 |
6.1.2 经济结构性因素对雾霾污染影响效应显著 | 第66-67页 |
6.1.3 雾霾污染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 | 第67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7-70页 |
6.2.1 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实现区域间雾霾污染的联防联控 | 第68页 |
6.2.2 调整转变社会经济结构,将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 | 第68-69页 |
6.2.3 结合区域雾霾集聚情况实施因地制宜的环境规制 | 第69-70页 |
第七章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