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产酸菌对高温热水解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4-29页
    1.1 剩余污泥第14-18页
        1.1.1 剩余污泥的来源及现状第14-15页
        1.1.2 剩余污泥的特性第15-17页
        1.1.3 污泥的利用价值第17页
        1.1.4 剩余污泥的危害第17-18页
        1.1.5 污泥处理目标第18页
    1.2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处理现状第18-22页
        1.2.1 厌氧消化第18-19页
        1.2.2 厌氧消化三阶段第19-20页
        1.2.3 国内外厌氧消化处理技术的现状第20-21页
        1.2.4 高温热水解污泥厌氧消化技术第21-22页
    1.3 产酸菌及其研究现状第22-26页
        1.3.1 产酸菌的概述第22-23页
        1.3.2 产酸菌的应用价值第23-24页
        1.3.3 产酸菌的研究现状第24页
        1.3.4 产酸菌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的作用第24-26页
        1.3.5 产酸菌在剩余污泥高温厌氧消化处理的优势第26页
    1.4 研究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及思路第26-29页
        1.4.1 课题来源第26-27页
        1.4.2 研究目的及研究思路第27页
        1.4.3 研究内容第27页
        1.4.4 主要创新点第27-29页
第2章 产酸菌的筛选、分离及鉴定第29-36页
    2.1 引言第29-30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2.2.1 仪器与设备第30-31页
        2.2.2 主要试剂第31页
    2.3 产酸菌的筛选第31-32页
        2.3.1 样品收集第31页
        2.3.2 培养基第31-32页
    2.4 优势产酸菌的分离和培养条件第32页
    2.5 优势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第32-33页
        2.5.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2-33页
        2.5.2 PCR扩增第33页
        2.5.3 核酸序列的数据分析与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33页
    2.6 结果与讨论第33-35页
    2.7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产酸菌对高温热水解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第36-54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3.2.1 仪器与设备第36-37页
        3.2.2 主要试剂第37页
    3.3 污泥预处理第37页
    3.4 污泥的热水解第37-38页
    3.5 接种与厌氧消化第38页
    3.6 测定方法第38-41页
        3.6.1 可行性分析第38-39页
        3.6.2 厌氧消化性能分析第39-40页
        3.6.3 优势产酸菌的最佳接种量实验第40-41页
    3.7 数据分析第41页
    3.8 结果与讨论第41-52页
        3.8.1 可行性分析第41-45页
        3.8.2 产酸菌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测定与分析第45-50页
        3.8.3 优势菌种最佳接种量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第50-52页
    3.9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4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4.1 主要结论第54页
    4.2 展望与建议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3页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3-64页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国家专利目录第64-65页
附录 C 三株菌种16SrRNA测序结果第65-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市政污泥水热生物碳对土壤性质及其中重金属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LDH层状前驱体制备复合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