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植物生长论文--萌发生理论文

天目铁木种子萌发生理的初步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文中主要的英文缩写第10-14页
1 文献综述第14-21页
    1.1 天目铁木研究进展第14-16页
        1.1.1 天目铁木简介第14-15页
        1.1.2 天目铁木濒危机制研究进展第15-16页
        1.1.3 天目铁木扩繁研究进展第16页
    1.2 影响种子萌发的内源因素研究进展第16-19页
        1.2.1 种子营养物质含量影响萌发力第16-18页
        1.2.2 种子相关酶活性影响种子活力第18页
        1.2.3 内源激素影响种子萌发率第18-19页
    1.3 本课题的引出第19-21页
2 天目铁木种子主要内源营养物质的测定与比较第21-29页
    2.1 实验材料第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3页
        2.2.1 千粒重和饱满率的测定第21页
        2.2.2 TTC法测定种胚活性第21-22页
        2.2.3 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测定第22-23页
        2.2.4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23页
        2.2.5 数据处理第23页
    2.3 实验结果第23-27页
        2.3.1 天目铁木种子千粒重第23-24页
        2.3.2 天目铁木种子生长发育情况第24-25页
        2.3.3 种子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25-26页
        2.3.4 种子中淀粉含量的测定第26页
        2.3.5 种子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26-27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27-29页
3 天目铁木种子相关酶活性的测定与比较第29-39页
    3.1 实验材料第29页
    3.2 实验方法第29-33页
        3.2.1 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第29-30页
        3.2.2 蛋白酶活性的测定第30-31页
        3.2.3 脂肪酶活性的测定第31页
        3.2.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第31-33页
        3.2.5 酸性磷酸酶活性(ACP)活性的测定第33页
        3.2.6 数据处理第33页
    3.3 实验结果第33-37页
        3.3.1 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第33-34页
        3.3.2 种子中蛋白酶活性的测定第34-35页
        3.3.3 种子中脂肪酶活性的测定第35页
        3.3.4 种子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第35-37页
        3.3.5 种子中酸性磷酸酶(ACP)酶活性的测定第37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37-39页
        3.4.1 种子营养物质相关代谢酶活性第37-38页
        3.4.2 种子其他相关酶活性第38-39页
4 天目铁木种子激素含量的测定第39-45页
    4.1 实验材料第39页
    4.2 实验方法第39-40页
        4.2.1 种子中激素含量的测定第39-40页
        4.2.2 数据处理第40页
    4.3 实验结果第40-43页
        4.3.1 种子中生长素类(Auxin)含量的测定第40页
        4.3.2 种子中赤霉素(GA)含量的测定第40-41页
        4.3.3 种子中脱落酸(ABA)含量的测定第41页
        4.3.4 种子中细胞分裂素类(CTKs)含量的测定第41-42页
        4.3.5 种子中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s)含量的测定第42-43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43-45页
5 天目铁木种子内源营养物质的分布情况第45-59页
    5.1 实验材料第45页
    5.2 实验方法第45-47页
        5.2.1 常规石蜡切片方法第45-46页
        5.2.2 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第46-47页
    5.3 实验结果第47-58页
        5.3.1 天目铁木种子基本结构第47-48页
        5.3.2 天目铁木种子淀粉分布第48-51页
        5.3.3 天目铁木种子蛋白质分布第51-54页
        5.3.4 天目铁木种子脂肪粒分布第54-58页
    5.4 小结与讨论第58-59页
6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6.1 天目铁木种子生活力、萌发率低下的原因解析第59-60页
    6.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物血液荧光光谱的识别分类研究
下一篇:灰霉菌胁迫下小立碗藓肉桂醇脱氢酶1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