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11-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5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若干构成要件分析 | 第16-26页 |
第一节 未公开信息的界定 | 第16-19页 |
一、未公开信息的内涵及特征 | 第16-17页 |
二、未公开信息与内幕信息的区别 | 第17-18页 |
三、未公开信息的范围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客观行为 | 第19-26页 |
一、泄漏未公开信息的性质 | 第19-20页 |
二、被明示、暗示从事相关交易的相对方行为性质认定 | 第20-23页 |
三、“因职务便利”的内涵及认定标准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关于“情节特别严重”的相关问题研究 | 第26-29页 |
第一节 “情节特别严重”量刑情节的必要性分析 | 第26-29页 |
一、从司法解释角度分析 | 第26-27页 |
二、从体系解释角度分析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数额的相关问题 | 第29-36页 |
第一节 成交额是否应当累计计算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入罪标准过低及其弊端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数额标准的重构 | 第31-36页 |
一、量刑数额标准重构的应然性 | 第31-32页 |
二、立案金额标准重构的量化分析及结论 | 第32-36页 |
第四章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其他疑难问题分析 | 第36-41页 |
第一节 “获利”是否是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构成要件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对交易活动与未公开信息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的判断 | 第37-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