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增韧 | 第14-26页 |
1.2.1 树脂基体增韧 | 第14-17页 |
1.2.1.1 橡胶弹性体增韧 | 第14-15页 |
1.2.1.2 热塑性树脂增韧 | 第15-16页 |
1.2.1.3 纳米粒子增韧 | 第16-17页 |
1.2.2 Z向增韧 | 第17-20页 |
1.2.3 层间增韧 | 第20-26页 |
1.2.3.1 层间聚合物薄膜增韧 | 第21页 |
1.2.3.2 层间聚合物纤维增韧 | 第21-23页 |
1.2.3.3 层间聚合物颗粒增韧 | 第23-26页 |
1.3 微纳米粒子增韧复合材料 | 第26-30页 |
1.3.1 微纳米粒子的自组装效应 | 第26-27页 |
1.3.2 微纳米粒子增韧树脂基体 | 第27-28页 |
1.3.3 微纳米粒子层间增韧 | 第28-30页 |
1.4 课题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30-33页 |
第二章 自组装微纳米粒子协同增韧碳纤维复合材料 | 第33-59页 |
2.1 引言 | 第33页 |
2.2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33-34页 |
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4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2.4.1 自组装微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5页 |
2.4.2 树脂浇注体的制备 | 第35-36页 |
2.4.3 层间增韧胶膜的制备 | 第36页 |
2.4.4 层间增韧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6页 |
2.5 测试与表征 | 第36-40页 |
2.6 结果与讨论 | 第40-57页 |
2.6.1 微纳米粒子PA-MWNTs的自组装机理 | 第40-43页 |
2.6.1.1 自组装微纳米粒子形态 | 第40-41页 |
2.6.1.2 自组装机理 | 第41-43页 |
2.6.2 微纳米粒子PA-MWNTs的表征 | 第43-46页 |
2.6.3 自组装微纳米粒子的分散性 | 第46-47页 |
2.6.4 增韧树脂体系的表征 | 第47-50页 |
2.6.4.1 流变性能 | 第47页 |
2.6.4.2 力学性能 | 第47-49页 |
2.6.4.3 热性能 | 第49-50页 |
2.6.5 树脂体系的增韧机理 | 第50-52页 |
2.6.6 层间增韧复合材料 | 第52-57页 |
2.6.6.1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探究 | 第52-54页 |
2.6.6.2 层间协同增韧机理 | 第54-57页 |
2.7 小结 | 第57-59页 |
第三章 不同微纳米粒子增韧中温/高温固化复合材料的对比研究 | 第59-73页 |
3.1 引言 | 第59页 |
3.2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59-60页 |
3.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60页 |
3.4 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3.4.1 微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60页 |
3.4.2 层间增韧胶膜的制备 | 第60-61页 |
3.4.3 层间增韧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61页 |
3.5 测试与表征 | 第61-62页 |
3.6 结果与讨论 | 第62-71页 |
3.6.1 微纳米粒子PA-MWNTs 比较 | 第62-66页 |
3.6.1.1 微纳米粒子PA-MWNTs的形貌 | 第62-63页 |
3.6.1.2 微纳米粒子的吸附量 | 第63-65页 |
3.6.1.3 微纳米粒子的结晶性 | 第65-66页 |
3.6.2 层间增韧复合材料 | 第66-71页 |
3.6.2.1 层间增韧区域 | 第66-67页 |
3.6.2.2 力学性能 | 第67-68页 |
3.6.2.3 微观形貌 | 第68-71页 |
3.7 小结 | 第71-7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5页 |
导师和作者简介 | 第85-87页 |
附件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