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基于固态纳米孔的纳米粒子传感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纳米孔的分类第10-13页
        1.2.1 生物纳米孔第10-12页
        1.2.2 固态纳米孔第12-13页
    1.3 纳米孔传感技术的发展状况第13-16页
        1.3.1 生物分子传感检测第13-14页
        1.3.2 非生物分子或粒子传感检测第14-15页
        1.3.3 医疗传感检测第15-16页
    1.4 研究的意义及内容第16-18页
        1.4.1 研究意义第16页
        1.4.2 研究的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金纳米粒子用于微囊藻毒素-LR检测的理论研究第18-25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固态纳米孔的制备方法第18-22页
    2.3 纳米孔传感检测原理第22-23页
    2.4 微囊藻毒素-LR传感检测方法的理论分析第23-25页
第三章 基于固态纳米孔的金纳米粒子的检测第25-32页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5-29页
        3.1.1 实验材料第25-26页
        3.1.2 实验仪器第26-29页
    3.2 金纳米粒子的检测第29-30页
    3.3 实验结果及结论第30-32页
        3.3.1 实验结果第30-31页
        3.3.2 实验结论第31-32页
第四章 基于固态纳米孔的微囊藻毒素的无标记敏感检测第32-47页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32-34页
        4.1.1 实验材料第32-33页
        4.1.2 实验设备第33-34页
    4.2 实验材料的表征第34-38页
        4.2.1 待检测溶液的表征第34-37页
        4.2.2 氮化硅纳米孔的表征第37-38页
    4.3 基于金纳米粒子探针的微囊藻毒素-LR的检测第38-42页
    4.4 同系物等混合物中微囊藻毒素-LR的特异性检测第42-43页
    4.5 实验结果与结论第43-47页
        4.5.1 实验结果第43-46页
        4.5.2 实验结论第46-47页
第五章 结论第47-48页
    5.1 总结第47页
    5.2 展望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附录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催化裂化反—再系统稳态机理模型的研究
下一篇:微纳米粒子协同层间增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