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剂型论文

一种中药空气气溶胶消毒剂的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1 中药的抗菌有效成分研究进展第15-16页
        1.2.2 中药气溶胶消毒剂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中药空气气溶胶消毒剂处方优化的研究第18-28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18-19页
        2.1.1 材料第18页
        2.1.2 仪器第18-19页
        2.1.3 菌种第19页
    2.2 方法第19-22页
        2.2.1 培养基的制备第19-20页
        2.2.2 菌悬液的制备第20页
        2.2.3 药液的制备第20页
        2.2.4 中药空气气溶胶消毒剂杀菌效果检测方法的选择第20-21页
        2.2.5 最佳提取工艺的选择第21页
        2.2.6 最佳配伍关系的选择第21页
        2.2.7 中药空气气溶胶消毒剂的抑菌能力第21-22页
        2.2.8 中药空气气溶胶消毒剂与原熏蒸消毒剂空气消毒效果与成本比较第22页
    2.3 结果第22-27页
        2.3.1 中药空气气溶胶消毒剂杀菌效果检测方法的选择结果第22-23页
        2.3.2 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第23-24页
        2.3.3 最佳配伍关系结果第24-25页
        2.3.4 中药空气气溶胶消毒剂的抑菌能力结果第25-26页
        2.3.5 中药空气气溶胶消毒剂与原熏蒸消毒剂空气消毒效果与成本比较结果第26-27页
    2.4 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中药空气气溶胶消毒剂质量标准的研究第28-38页
    3.1 材料第28-29页
    3.2 方法与结果第29-36页
        3.2.1 性状第29页
        3.2.2 鉴别第29-30页
        3.2.3 检查第30-31页
        3.2.4 含量测定第31-35页
        3.2.5 稳定性检测第35-36页
    3.3 质量标准草案第36-37页
    3.4 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中药空气气溶胶消毒剂急性毒性研究第38-43页
    4.1 材料第38页
        4.1.1 试剂与仪器第38页
        4.1.2 实验动物第38页
    4.2 方法第38-40页
        4.2.1 药液的制备第38-39页
        4.2.2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第39页
        4.2.3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第39页
        4.2.4 急性眼刺激试验第39-40页
        4.2.5 皮肤刺激试验第40页
        4.2.6 统计学方法第40页
    4.3 结果第40-42页
        4.3.1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第40-41页
        4.3.2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结果第41页
        4.3.3 急性眼刺激试验结果第41-42页
        4.3.4 皮肤刺激试验结果第42页
    4.4 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中药空气气溶胶消毒剂抗菌机制的探讨第43-48页
    5.1 材料第43-44页
        5.1.1 试剂第43页
        5.1.2 仪器第43-44页
    5.2 方法第44-45页
        5.2.1 菌悬液的制备第44页
        5.2.2 样品的制备第44页
        5.2.3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第44页
        5.2.4 对白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第44页
        5.2.5 对白色葡萄球菌电导率的影响第44-45页
        5.2.6 对白色葡萄球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第45页
    5.3 结果第45-47页
        5.3.1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结果第45页
        5.3.2 对白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第45-46页
        5.3.3 对白色葡萄球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第46页
        5.3.4 对白色葡萄球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第46-47页
    5.4 小结第47-4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6.1 结论第48-49页
    6.2 创新点第49页
    6.3 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5页
附录第55-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药物代谢途径研究复方黄黛片配伍减毒增效
下一篇:基于代谢组学的不同年龄小鼠糖脂代谢研究及FTZ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