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地球化学论文--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论文

豫西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形成时限、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20页
    1.1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15页
    1.2 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第18-19页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9页
    1.5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9-20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和样品采集情况第20-32页
    2.1 区域地质背景第20-22页
        2.1.1 华北克拉通晚前寒武系分布特征第20页
        2.1.2 华北克拉通南部前寒武纪构造热事件记录第20-22页
    2.2 豫西地区晚前寒武纪地层特征第22-24页
        2.2.1 小秦岭—栾川地层小区第22-24页
        2.2.2 渑池—确山地层小区第24页
        2.2.3 嵩箕地层小区第24页
    2.3 北秦岭构造带地层简介第24-27页
        2.3.1 宽坪杂岩第25页
        2.3.2 二郎坪杂岩第25页
        2.3.3 秦岭杂岩第25-26页
        2.3.4 丹凤杂岩第26页
        2.3.5 北秦岭地区前寒武纪构造热事件记录第26-27页
    2.4 样品采集情况和岩石学特征第27-32页
        2.4.1 栾川群样品采集情况和岩石学特征第27-30页
        2.4.2 五佛山群何家寨组样品采集情况和岩石学特征第30-32页
第三章 锆石U-Pb-Hf同位素分析第32-45页
    3.1 锆石U-Pb-Hf同位素分析方法第32-33页
        3.1.1 样品制备第32页
        3.1.2 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析第32-33页
        3.1.3 锆石Hf同位素分析方法第33页
    3.2 栾川地区栾川群锆石U-Pb-Hf同位素分析结果第33-41页
        3.2.1 锆石U-Pb年代学结果第34-39页
        3.2.2 变质石英砂岩的锆石Hf同位素第39-40页
        3.2.3 变流纹斑岩锆石Hf同位素第40-41页
    3.3 嵩山地区五佛山群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分析第41-45页
        3.3.1 锆石U-Pb年代学结果第41-43页
        3.3.2 砂岩的锆石Hf同位素第43-45页
第四章 沉积时代、物源和构造环境综合分析第45-56页
    4.1 沉积时代分析第45-46页
        4.1.1 栾川群沉积时代分析第45页
        4.1.2 五佛山群何家寨组沉积时代分析第45-46页
    4.2 物源分析第46-50页
        4.2.1 栾川群物源分析第46-49页
        4.2.2 五佛山群何家寨组物源分析第49-50页
    4.3 沉积构造环境分析第50-52页
        4.3.1 栾川群沉积构造环境分析第50-51页
        4.3.2 五佛山群沉积构造环境分析第51-52页
    4.4 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代区域构造演化第52-54页
    4.5 对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地质事件及超大陆聚合和裂解的记录第54-56页
第五章 结论及认识第56-57页
附表第57-82页
参考文献第82-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97-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酸盐岩中元素分布相关性对沉积氧化还原条件的指示
下一篇:西沙七连屿海鸟遗迹14C年代模型及生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