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6-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6页 |
1.2 选题目的及选题意义 | 第6-7页 |
1.2.1 选题目的 | 第6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6-7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7-11页 |
1.3.1 国内文献研究 | 第7-10页 |
1.3.2 国外文献研究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6 本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1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相关概念 | 第15页 |
2.1.1 农业节水技术的内涵 | 第15页 |
2.1.2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内涵 | 第15页 |
2.2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2.2.1 博弈论 | 第15-16页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6-17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3 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现状及问题 | 第18-24页 |
3.1 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现状分析 | 第18-21页 |
3.1.1 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 第18页 |
3.1.2 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内容 | 第18-19页 |
3.1.3 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主体 | 第19-21页 |
3.2 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 第21-24页 |
3.2.1 推广体制问题 | 第21页 |
3.2.2 资金投入不足 | 第21-22页 |
3.2.3 推广人员素质问题 | 第22页 |
3.2.4 农民自身问题 | 第22-24页 |
4 国外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现状及启示 | 第24-30页 |
4.1 以色列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的实践 | 第24-25页 |
4.1.1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 | 第24页 |
4.1.2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 | 第24-25页 |
4.2 美国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的实践 | 第25-26页 |
4.2.1 组织机构 | 第25页 |
4.2.2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立法 | 第25-26页 |
4.3 印度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的实践 | 第26-27页 |
4.3.1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机构设置 | 第26-27页 |
4.3.2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 第27页 |
4.3.3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经费 | 第27页 |
4.4 国外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的启示 | 第27-30页 |
4.4.1 加强教育、科研和推广部门之间的合作 | 第27-28页 |
4.4.2 加大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 | 第28页 |
4.4.3 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 第28页 |
4.4.4 提高推广队伍的专业素质 | 第28-29页 |
4.4.5 完善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立法 | 第29-30页 |
5 促进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政策建议 | 第30-33页 |
5.1 加强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 第30页 |
5.1.1 提高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人员的职业能力 | 第30页 |
5.1.2 完善落实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人员考核制度 | 第30页 |
5.1.3 培养和引进农业技术推广人才 | 第30页 |
5.2 完善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投融资体制 | 第30-31页 |
5.3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31页 |
5.4 选择有效的激励措施 | 第31-32页 |
5.4.1 加强对大同市农民的激励 | 第31页 |
5.4.2 增强对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人员的激励 | 第31-32页 |
5.5 提高大同市农民参与节水灌溉的积极性 | 第32-33页 |
6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