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0页 |
1 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概述 | 第10-18页 |
1.1 公海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1.2 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 | 第11-14页 |
1.2.1 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早期发展 | 第11-12页 |
1.2.2 2011年一揽子交易 | 第12-13页 |
1.2.3 筹备委员会 | 第13-14页 |
1.3 公海生物多样性国际法保护的必要性 | 第14-18页 |
1.3.1 公海生物多样性具有应用价值和生态价值 | 第14-15页 |
1.3.2 公海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 第15-16页 |
1.3.3 国际法的约束力 | 第16-18页 |
2 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法依据 | 第18-26页 |
2.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定 | 第18-20页 |
2.1.1 公海生物资源的养护和管理 | 第18-19页 |
2.1.2 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 | 第19页 |
2.1.3 海洋科学研究 | 第19-20页 |
2.2 《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定 | 第20-22页 |
2.3 南极条约关于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定 | 第22-24页 |
2.3.1 生态系统方式 | 第22-23页 |
2.3.2 预防措施 | 第23-24页 |
2.3.3 建立海洋保护区 | 第24页 |
2.4 《跨界鱼类种群协定》关于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定 | 第24-26页 |
3 公海生物多样性国际法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26-35页 |
3.1 公海遗传资源保护的问题 | 第27-31页 |
3.1.1 公海遗传资源保护国际法规范的缺失 | 第27-28页 |
3.1.2 公海遗传资源的法律属性存在分歧 | 第28-30页 |
3.1.3 公海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 | 第30-31页 |
3.2 建立公海保护区制度的争议 | 第31-35页 |
3.2.1 设立公海保护区的分歧 | 第31-33页 |
3.2.2 公海保护区对公海制度的冲击 | 第33-35页 |
4 公海生物多样性国际法保护的完善建议 | 第35-40页 |
4.1 以国际社会整体利益为基础 | 第35-37页 |
4.1.1 国际社会整体利益在国际法上的确立 | 第35-36页 |
4.1.2 国际社会整体利益在公海的适用 | 第36-37页 |
4.2 明确公海遗传资源的法律属性 | 第37-38页 |
4.3 通过实践发展海洋法制度 | 第38-39页 |
4.4 加强国际合作 | 第39-40页 |
5 中国对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 第40-47页 |
5.1 中国在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面临的挑战 | 第40-43页 |
5.1.1 国家利益的挑战 | 第41-42页 |
5.1.2 国家能力的挑战 | 第42-43页 |
5.2 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 第43-47页 |
5.2.1 积极参与谈判及新执行协定的制定 | 第43-44页 |
5.2.2 加强对公海保护区的研究 | 第44-45页 |
5.2.3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