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选题研究的动态 | 第15-17页 |
1.2.1 他国语境茶包装设计的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1.2.2 中国本土语境黑茶包装设计的动态研究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第二章 湖湘文化与设计本土化趋势 | 第21-25页 |
2.1 湖湘文化综述 | 第21-23页 |
2.2 设计本土化趋势 | 第23-24页 |
2.3 湖湘文化与设计本土化探索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湖湘视觉文化元素的发掘与提炼 | 第25-43页 |
3.1 湖湘视觉文化元素 | 第25-26页 |
3.2 湖湘视觉文化元素的分类 | 第26-35页 |
3.2.1 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 | 第26页 |
3.2.2 自然人文景观元素 | 第26-28页 |
3.2.2.1 湘北景观“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 第27页 |
3.2.2.2 湘南景观 | 第27页 |
3.2.2.3 湘西景观 | 第27-28页 |
3.2.2.4 湘东景观 | 第28页 |
3.2.2.5 湘中景观 | 第28页 |
3.2.3 历代传统器物造型与纹饰元素 | 第28-32页 |
3.2.3.1 新石器时代陶器造型与纹饰 | 第29页 |
3.2.3.2 青铜器造型与纹饰 | 第29页 |
3.2.3.3 漆器造型与纹饰 | 第29-30页 |
3.2.3.4 陶瓷造型与纹饰 | 第30页 |
3.2.3.5 织绣纹样 | 第30-31页 |
3.2.3.6 帛画帛图纹样 | 第31-32页 |
3.2.4 民族民间图腾崇拜元素 | 第32-34页 |
3.2.4.1 民族图腾崇拜 | 第32-33页 |
3.2.4.2 民间寓意图符 | 第33-34页 |
3.2.5 诗词歌赋文学的视觉呈现 | 第34-35页 |
3.3 湖湘视觉文化元素的提炼 | 第35-41页 |
3.3.1 图案的提取 | 第35-37页 |
3.3.1.1 直接引用 | 第36页 |
3.3.1.2 概括提炼 | 第36-37页 |
3.3.1.3 借鉴再造 | 第37页 |
3.3.2 色彩的借鉴 | 第37-39页 |
3.3.3 材质的臻选 | 第39-41页 |
3.4 湖湘视觉文化元素内涵的体现 | 第41-43页 |
3.4.1 湖湘视觉文化元素与自然美 | 第41页 |
3.4.2 湖湘视觉文化元素与人文历史美 | 第41-43页 |
3.4.2.1 湖湘视觉文化元素与民间信仰 | 第41-42页 |
3.4.2.2 湖湘视觉文化元素与器物文化 | 第42页 |
3.4.2.3 湖湘视觉文化元素与民族文化 | 第42页 |
3.4.2.4 湖湘视觉文化元素与诗歌文学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本土语境下黑茶包装设计现状 | 第43-54页 |
4.1 湖湘视觉文化元素与本土黑茶包装设计的契合 | 第43-47页 |
4.1.1 功能上的契合 | 第44-45页 |
4.1.1.1 信息的传播者 | 第44-45页 |
4.1.1.2 生活的实用者 | 第45页 |
4.1.2 情感上的契合 | 第45-46页 |
4.1.3 文化内涵上的契合 | 第46-47页 |
4.1.4 审美层次上的契合 | 第47页 |
4.1.4.1 以大为美 | 第47页 |
4.1.4.2 对生命美的追求 | 第47页 |
4.2 本土语境下主要黑茶产区的地域文化特征 | 第47-50页 |
4.2.1 本土语境 | 第47-48页 |
4.2.2 本土黑茶的地域特征 | 第48页 |
4.2.3 本土黑茶的文化特征 | 第48-49页 |
4.2.4 本土黑茶品类划分 | 第49-50页 |
4.3 本土黑茶的产销历史及包装设计形态流变 | 第50-52页 |
4.3.1 明清时期,本土黑茶产品包装设计的特点 | 第50-51页 |
4.3.2 抗日战争至二十世纪末,本土黑茶产品包装设计的特点 | 第51页 |
4.3.3 二十一世纪初至今,本土黑茶产品包装设计的特点 | 第51-52页 |
4.4 本土黑茶包装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52-54页 |
4.4.1 商标多,品牌少 | 第52-53页 |
4.4.2 过度包装和欠缺包装并存 | 第53-54页 |
4.4.3 缺乏本土地域文化特色 | 第54页 |
第五章 湖湘视觉文化元素在本土黑茶包装设计中的实践与应用 | 第54-70页 |
5.1 本土黑茶品牌产品的定位 | 第54-58页 |
5.1.1 品牌定位 | 第54-56页 |
5.1.2 产品定位 | 第56-58页 |
5.1.2.1 目标客户群需求 | 第56页 |
5.1.2.2 本土黑茶产品物理属性 | 第56-57页 |
5.1.2.3 本土黑茶产品文化属性 | 第57-58页 |
5.2 湖湘视觉文化元素在本土黑茶包装设计应用中的基本原则 | 第58-61页 |
5.2.1 适应、适度性 | 第58-59页 |
5.2.2 科学、经济、环保性 | 第59-60页 |
5.2.3 识别、审美性 | 第60页 |
5.2.4 文化、启示性 | 第60-61页 |
5.3 湖湘视觉文化元素在本土黑茶包装设计中的实践 | 第61-70页 |
5.3.1 基于本土安化黑茶文化的品牌包装设计 | 第61-65页 |
5.3.1.1 品牌包装设计观察 | 第61页 |
5.3.1.2 “易老黑”品牌包装设计实践 | 第61-64页 |
5.3.1.3 小结 | 第64-65页 |
5.3.2 基于湖湘文化的本土黑茶包装设计 | 第65-69页 |
5.3.2.1 湖湘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与本土黑茶包装设计 | 第65-66页 |
5.3.2.2 湖湘自然人文景观元素与本土黑茶包装设计 | 第66-67页 |
5.3.2.3 历代传统器物造型、纹饰元素与本土黑茶包装设计 | 第67-68页 |
5.3.2.4 民族民间图腾崇拜元素与本土黑茶包装设计 | 第68页 |
5.3.2.5 诗词歌赋文学所呈现的视觉元素与本土黑茶包装设计 | 第68-69页 |
5.3.3 湖湘文化的身份识别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湖湘视觉文化元素的美学精神的彰显 | 第70-77页 |
6.1 墨家的理想 | 第70-71页 |
6.2 儒家的胸怀 | 第71-73页 |
6.2.1 和谐的精神 | 第71-72页 |
6.2.2 独立的精神 | 第72-73页 |
6.3 道家的境界 | 第73-74页 |
6.3.1 自由的精神 | 第73页 |
6.3.2 超越的精神 | 第73-74页 |
6.4 对文创产品设计师的启示 | 第74-77页 |
6.4.1 需具备人文知识修养 | 第74-75页 |
6.4.2 立足本土,以现代国际视野来创作 | 第75-77页 |
结语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附录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