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32页 |
1.1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反应机理及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1.1 光合作用概述 | 第12-13页 |
1.1.2 人工模拟光合作用 | 第13-14页 |
1.1.3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机理 | 第14-15页 |
1.2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 | 第15-27页 |
1.2.1 半导体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研究 | 第15-16页 |
1.2.2 金属配合物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研究 | 第16-27页 |
1.3 吡啶类金属配合物 | 第27-30页 |
1.3.1 多吡啶类配体种类 | 第27-28页 |
1.3.2 吡啶类配合物配位方式 | 第28页 |
1.3.3 吡啶类配合物的光物理及光化学性质 | 第28-29页 |
1.3.4 多吡啶配合物对于二氧化碳的催化机理研究 | 第29-30页 |
1.4 论文设计思想 | 第30-32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32-49页 |
2.1 实验所用试剂及仪器 | 第32-33页 |
2.2 实验所用仪器 | 第33页 |
2.3 实验有关的合成及表征 | 第33-38页 |
2.3.1 牺牲剂的合成 | 第33-36页 |
2.3.2 吡啶双核铁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36-38页 |
2.4 合成物质性质测定 | 第38-48页 |
2.4.2 吡啶类单核配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39-40页 |
2.4.3 吡啶双核铁配合物电化学性质测定 | 第40-43页 |
2.4.4 吡啶单核锰配合物电化学性质测定 | 第43-45页 |
2.4.5 配合物X-射线粉末衍射 | 第45-46页 |
2.4.6 F2及M1、M2晶体学相关数据 | 第46-48页 |
2.4.7 其他测试 | 第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吡啶类双核铁配合物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 | 第49-64页 |
3.1 概述 | 第49页 |
3.2 吡啶类双核铁配合物F1、F2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性质的研究 | 第49-59页 |
3.2.1 金属盐Fe(NO_3)_3·9H_2O的光催化还原CO_2的研究 | 第50-52页 |
3.2.2 配合物F1、F2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性质的研究 | 第52-59页 |
3.3 吡啶类双核铁配合物光催化还原CO_2的机理研究 | 第59-63页 |
3.3.1 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质 | 第60-61页 |
3.3.2 光敏剂[Ru(bpy)_3]~(2+)的光降解 | 第61-62页 |
3.3.3 体系的光催化还原机理 | 第62-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吡啶类单核锰配合物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 | 第64-79页 |
4.1 概述 | 第64页 |
4.2 M1、M2、M3、M4配合物光催化还原CO_2的性质研究 | 第64-75页 |
4.2.1 Mn(CO)_5Br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 | 第64-65页 |
4.2.2 M1光催化还原CO_2的研究 | 第65-67页 |
4.2.3 M2配合物光催化还原CO_2的研究 | 第67-72页 |
4.2.4 锰配合物M1、M2、M3、M4光催化还原CO_2研究对比 | 第72-75页 |
4.3 吡啶类单核锰配合物光催化还原CO_2机理研究 | 第75-77页 |
4.3.1 吡啶类单核锰配合物电化学性质分析 | 第75页 |
4.3.2 催化剂M1,M2键合CO_2的理论计算 | 第75-76页 |
4.3.3 吡啶类单核锰配合物光催化还原CO_2机理猜想 | 第76-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附录A 本论文合成的配合物核磁氢谱图 | 第87-89页 |
附录B 本论文合成的配合物红外谱图 | 第89-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