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暖涡对台风快速强化过程作用机制的数值研究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综述 | 第14-20页 |
1.2.1 台风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 第14-15页 |
1.2.2 台风快速强化的定义 | 第15-16页 |
1.2.3 台风快速强化的大尺度气象条件 | 第16-17页 |
1.2.4 台风快速强化的中小尺度过程 | 第17-18页 |
1.2.5 海洋对台风快速强化的影响 | 第18-19页 |
1.2.6 台风快速强化的数值模拟 | 第19-20页 |
1.3 论文动机及论文结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台风环境场及评估 | 第22-34页 |
2.1 台风快速强化环境特征 | 第22-26页 |
2.1.1 台风快速强化统计特征 | 第22-23页 |
2.1.2 台风快速强化环境条件 | 第23-24页 |
2.1.3 海平面高度异常统计分析 | 第24-26页 |
2.2 海洋环境场评估 | 第26-33页 |
2.2.1 海洋观测资料介绍 | 第26-27页 |
2.2.2 多种资料同化效果对比 | 第27-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试验设计及模式检验 | 第34-49页 |
3.1 试验设计 | 第34-37页 |
3.1.1 模式简介 | 第34-35页 |
3.1.2 台风简介 | 第35页 |
3.1.3 模式资料 | 第35-36页 |
3.1.4 试验配置 | 第36-37页 |
3.2 模拟结果检验 | 第37-45页 |
3.2.1 台风路径及强度 | 第37-39页 |
3.2.2 台风眼墙结构 | 第39-40页 |
3.2.3 海温场与热通量场 | 第40-44页 |
3.2.4 水汽输送 | 第44-45页 |
3.3 台风轴对称结构分析 | 第45-49页 |
3.3.1 径向结构 | 第45-47页 |
3.3.2 内核区域的界定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海洋暖涡对台风快速强化的影响 | 第49-79页 |
4.1 海温试验 | 第49-50页 |
4.2 海洋暖涡试验 | 第50-56页 |
4.2.1 试验设计 | 第50-51页 |
4.2.2 台风强度对比 | 第51页 |
4.2.3 台风垂直结构对比 | 第51-56页 |
4.3 热力效应 | 第56-69页 |
4.3.1 海气界面热通量演化的对比 | 第56-57页 |
4.3.2 暖涡期间海气界面热通量分布的对比 | 第57-60页 |
4.3.3 热力过程对比 | 第60-62页 |
4.3.4 经过暖涡期间热力收支对比 | 第62-66页 |
4.3.5 其他时段热力收支对比 | 第66-69页 |
4.4 动力机制 | 第69-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9页 |
第五章 对流尺度过程分析 | 第79-98页 |
5.1 台风雨带分布对比 | 第79-84页 |
5.1.1 台风雨带的演化 | 第80-83页 |
5.1.2 台风雨带形成机制简介 | 第83-84页 |
5.2 对流风暴与高空暖核 | 第84-89页 |
5.2.1 对流风暴的演化 | 第84-88页 |
5.2.2 高空暖核与快速强化 | 第88-89页 |
5.3 对流尺度过程对比 | 第89-97页 |
5.3.1 台风降水的分类 | 第90页 |
5.3.2 各类降水的统计对比 | 第90-93页 |
5.3.3 台风内核降水的贡献 | 第93-9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6.1 结论与展望 | 第98-99页 |
6.2 创新性与科学意义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9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