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0-12页 |
1.1 工区位置 | 第10页 |
1.2 区域地质简况 | 第10-12页 |
1.2.1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0-11页 |
1.2.2 地层简况 | 第11页 |
1.2.3 储层特征 | 第11页 |
1.2.4 油藏特征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全三维构造精细解释 | 第12-28页 |
2.1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 第12-17页 |
2.1.1 合成记录制作 | 第12-13页 |
2.1.2 地层特征 | 第13页 |
2.1.3 井震联合地层对比 | 第13-17页 |
2.2 地震层位精细解释 | 第17-18页 |
2.3 断层精细解释与组合 | 第18-28页 |
2.3.1 断层解释 | 第18-21页 |
2.3.2 断层组合 | 第21-22页 |
2.3.3 新老解释断层对比 | 第22-23页 |
2.3.4 构造成图方法及精度分析 | 第23-25页 |
2.3.5 断裂分布特征分析 | 第25-26页 |
2.3.6 构造特征分析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叠后地震储层预测 | 第28-60页 |
3.1 单井砂体发育特征分析 | 第28页 |
3.2 砂体地震响应特征研究 | 第28-30页 |
3.3 谱反演处理技术提高地震资料对薄储层识别能力 | 第30-33页 |
3.4 叠后地震属性定性预测砂体 | 第33-42页 |
3.5 叠后地震地质统计学反演砂岩、有效砂岩厚度预测 | 第42-60页 |
第四章 葡萄花油层成藏规律及井位部署 | 第60-81页 |
4.1 油藏类型 | 第60-61页 |
4.2 岩性圈闭识别 | 第61-63页 |
4.3 井位目标优选 | 第63-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作者简介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