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论文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研究背景第9-12页
     ·选题依据第9-10页
     ·研究的必要性第10-12页
   ·规划环评的定义、特点和任务第12-17页
     ·规划环评的有关定义第12-14页
     ·规划环评的特点第14-16页
     ·规划环评的任务第16-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1页
     ·国外规划环评的发展状况第17-19页
     ·国内规划环评的发展第19-21页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21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矿产资源规划环评的内容与方法第23-35页
     ·矿产资源规划环评的基本原则第23页
   ·矿产资源规划环评的内容第23-27页
     ·矿产资源规划环评的特点第23-24页
     ·矿产资源规划环评的内容第24-26页
     ·矿产资源规划环评的重点第26-27页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第27-35页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体系框架第27-29页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第29-33页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第33-35页
第三章 GIS在矿产资源规划环评中的应用第35-58页
   ·概述第35页
   ·GIS在矿产资源规划环评中的意义第35-39页
     ·GIS在矿产资源规划环评中应用的必要性第35-36页
     ·GIS在矿产资源规划环评中应用的可行性第36-37页
     ·基于GIS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现状第37-39页
   ·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第39-40页
     ·基本思路第39页
     ·技术路线及分析步骤第39-40页
   ·关键技术分析第40-49页
     ·数据分析与采集第40-44页
     ·数据格式与地图配准第44-45页
     ·空间分析与距离制图第45-47页
     ·评价模型与计算分析第47-48页
     ·成果整理与输出第48-49页
   ·基于GIS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流程第49-57页
     ·基于GIS实现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筛选第49-50页
     ·基于GIS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第50-52页
     ·基于GIS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第52-53页
     ·基于GIS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第53-54页
     ·基于GIS的声环境影响评价第54-56页
     ·基于GIS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第56-57页
   ·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矿产资源规划方案的优化与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第58-63页
   ·规划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分析第58-59页
     ·与产业政策及规划的相符性第58页
     ·环境容量的允许性第58-59页
     ·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性第59页
   ·规划方案的优化第59-61页
     ·替代方案的确定第59-60页
     ·替代方案的比较分析和筛选第60-61页
     ·确定实施的最佳方案第61页
   ·环境保护减缓措施与对策第61-63页
     ·减缓措施的类型第61-62页
     ·矿产资源规划方案环境影响减缓对策第62-63页
第五章 矿产资源规划环评的监测与跟踪评价第63-66页
   ·环境监测与跟踪评价的基本内容第63-64页
   ·监测工作的实施第64页
   ·跟踪评价工作的实施第64-66页
     ·评价规划实施后的实际影响第64-65页
     ·规划环评减缓措施实施效果的评价第65页
     ·提高环境效益的改进措施第65-66页
第六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第66-70页
   ·公众参与的主要内容第66-67页
   ·公众构成及参与方式第67-68页
     ·公众构成第67-68页
     ·参与方式第68页
   ·公众参与意见的评价第68-70页
第七章 实例分析:江苏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70-164页
     ·江苏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概况第70-80页
     ·规划背景第70-75页
     ·《规划》的主要内容第75-80页
   ·规划目标任务分析第80-83页
     ·规划目标分析第80页
     ·规划任务分析第80-83页
   ·《规划》协调性分析第83-89页
     ·与《国家矿产资源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第83-84页
     ·与《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的协调性分析第84页
     ·与《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第84-85页
     ·与《江苏生态省建设纲要》的协调性分析第85-86页
     ·与《江苏省城镇体系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第86页
     ·与《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第86-87页
     ·与江苏省产业布局协调性分析第87-88页
     ·与《江苏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等的协调性分析第88-89页
   ·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第89-104页
     ·生态环境现状第89-91页
     ·地质环境质量现状第91-95页
     ·水环境质量现状第95-100页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第100-102页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第102-103页
     ·影响《规划》目标实现的关键制约环境要素第103-104页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第104-113页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第104页
     ·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敏感制约因素分析第104-113页
   ·《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第113-147页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第113-131页
     ·地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第131-138页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第138-139页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第139-140页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第140-141页
     ·《规划》重点开采区及矿业经济区影响预测与评价第141-147页
   ·社会影响分析第147-148页
     ·正面部分第147-148页
     ·负面部分第148页
     ·公众参与第148-151页
     ·公众参与的主要内容第148页
     ·公众参与对象第148页
     ·公众参与的方式第148页
     ·公众参与结论第148-151页
   ·《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及减缓措施第151-160页
     ·《规划》调整建议第151-152页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第152-160页
   ·环境监测与跟踪评估第160-162页
     ·环境监测第160-161页
     ·跟踪评估第161页
     ·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第161-162页
   ·评价结论第162-164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64-167页
   ·全文总结与创新点第164-165页
     ·总结第164-165页
     ·主要创新点第165页
   ·展望第165-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171-173页
致谢第173-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其防范--基于次贷危机的研究
下一篇:鄱阳湖形态特征及其对流域水沙变化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