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的背景与动机 | 第13-14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的内容、目标与方法 | 第15-17页 |
1.2.1 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1.2.2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 论文技术路线与主要创新 | 第17-20页 |
1.3.1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3.2 课题的创新性 | 第18-20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0-32页 |
2.1 省直管县改革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5页 |
2.1.1 对“市管县”体制的批评 | 第20-21页 |
2.1.2 省直管县的改革模式 | 第21-22页 |
2.1.3 省直管县与政府层级扁平化 | 第22-24页 |
2.1.4 省直管县改革的风险与挑战 | 第24-25页 |
2.2 省直管县对县域经济绩效和民生改善的影响 | 第25-28页 |
2.2.1 省直管县改革与县域经济提升 | 第25-26页 |
2.2.2 省直管县改革与县域民生改善 | 第26-28页 |
2.3 财政分权理论 | 第28-32页 |
2.3.1 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 | 第28-29页 |
2.3.2 分权式改革的得失与中国经济增长 | 第29-30页 |
2.3.3 分权式改革、转移支付与民生改善 | 第30-32页 |
第3章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背景、目标与实践 | 第32-52页 |
3.1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背景 | 第32-34页 |
3.1.1 市管县体制的束缚 | 第32-33页 |
3.1.2 城乡二元结构所带来的城乡发展不均 | 第33-34页 |
3.1.3 因财权与事权非对称性而引发的县级财政难题 | 第34页 |
3.2 省直管县改革的重要目标:县域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 | 第34-45页 |
3.2.1 壮大县域经济的必要性 | 第35-40页 |
3.2.2 改善县域民生的必要性 | 第40-43页 |
3.2.3 改革中的权力配置、资源流转与县域协调发展 | 第43-45页 |
3.3 省直管县改革实践 | 第45-50页 |
3.3.1 省直管县改革政策的出台 | 第45-46页 |
3.3.2 省直管县改革的模式和内容 | 第46-48页 |
3.3.3 省直管县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 | 第48-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基础和动因:基于分权视角的分析 | 第52-68页 |
4.1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基础:基于县级视角的考察 | 第52-57页 |
4.1.1 县政的历史地位 | 第52-54页 |
4.1.2 支出责任与压力来源:县域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的失衡 | 第54-57页 |
4.2 改革的根本动因:财政分权体系下的县级财政困难 | 第57-60页 |
4.2.1 县级财政困难与中国式分权 | 第57-59页 |
4.2.2 县级财力不均与转移支付失灵 | 第59-60页 |
4.3 县级财政压力的具体表现:分权作用的解读 | 第60-67页 |
4.3.1 省直管县改革中财政收支分权的含义 | 第60页 |
4.3.2 县级财政压力分析 | 第60-64页 |
4.3.3 分权体系下的县级转移支付 | 第64-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省直管县改革的经济绩效:来自四川省的经验证据 | 第68-98页 |
5.1 制度回顾与研究假设 | 第68-70页 |
5.1.1 向县一级的扩权与县域经济绩效提升 | 第68-69页 |
5.1.2 省直管县改革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财政能力县域的适用性 | 第69-70页 |
5.2 基于四川省直管县改革的情况概述 | 第70-72页 |
5.2.1 四川省省直管县改革实践 | 第70-71页 |
5.2.2 研究假设对于四川省改革情况的适用性 | 第71-72页 |
5.3 基于四川省县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设计 | 第72-84页 |
5.3.1 样本说明 | 第72-73页 |
5.3.2 变量设定 | 第73-75页 |
5.3.3 模型设定 | 第75-78页 |
5.3.4 样本的描述统计分析 | 第78-84页 |
5.4 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 | 第84-93页 |
5.4.1 基于经济绩效的假设检验 | 第84-93页 |
5.4.2 基于倾向性匹配的倍差分模型 | 第93页 |
5.5 基于实证结果的研读与小结 | 第93-98页 |
5.5.1 省直管县改革的制度绩效:基于县域经济视角 | 第93-94页 |
5.5.2 省直管县改革中收支分权的作用原理 | 第94-95页 |
5.5.3 改革对于不同类型县的县域经济绩效影响差异 | 第95-98页 |
第6章 省直管县改革的民生改善影响:来自四川省的经验证据 | 第98-120页 |
6.1 制度回顾与研究假设 | 第98-100页 |
6.1.1 省直管县改革与县级财政 | 第98-99页 |
6.1.2 省直管县改革与民生性财政支出 | 第99-100页 |
6.2 基于四川省县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设计 | 第100-108页 |
6.2.1 样本说明 | 第100页 |
6.2.2 变量设定 | 第100-102页 |
6.2.3 模型设定 | 第102-103页 |
6.2.4 样本的描述统计分析 | 第103-108页 |
6.3 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 | 第108-116页 |
6.3.1 基于民生财政的假设检验 | 第108-116页 |
6.3.2 基于倾向性匹配的倍差分模型 | 第116页 |
6.4 基于实证结果的研读与小结 | 第116-120页 |
6.4.1 省直管县改革的制度绩效:基于民生改善视角 | 第116-117页 |
6.4.2 改革对于不同类型县的县域民生改善影响差异 | 第117-120页 |
第7章 省直管县改革的深化与完善:基于实证结果的政策建议 | 第120-126页 |
7.1 完善与深化省直管县改革的建议 | 第120-123页 |
7.1.1 理顺省内府际关系,建立权力监督体系 | 第120-121页 |
7.1.2 明确政府支出责任,深化省内支出分权 | 第121-122页 |
7.1.3 贯彻省内分税体制,培育财政解困能力 | 第122页 |
7.1.4 建立多元考核体系,考虑省级管理水平 | 第122-123页 |
7.2 基于研究建议提出的“哑铃”状权力配置结构 | 第123-12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29页 |
致谢 | 第129-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4-145页 |
附录1 第五章PSM-DID检验结果 | 第145-151页 |
附录2 第六章PSM-DID检验结果 | 第151-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