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铁路沿线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来源分析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言第13-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3页
        1.2.1 铁路源重金属污染第14-16页
        1.2.2 其他交通工具源重金属污染第16-18页
        1.2.3 重金属污染判源方法第18-20页
        1.2.4 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第20-21页
        1.2.5 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第21-23页
        1.2.6 铁路沿线重金属污染研究存在问题第23页
    1.3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4 技术路线第24-25页
    1.5 创新性第25-27页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27-41页
    2.1 样品采集第27-38页
        2.1.1 研究铁路概况第27-32页
        2.1.2 采样地概况第32-33页
        2.1.3 样品采集第33-38页
    2.2 样品预处理第38-39页
        2.2.1 pH检测预处理第38页
        2.2.2 含量测定预处理第38页
        2.2.3 分步提取实验第38-39页
    2.3 重金属含量测定方法第39页
    2.4 数据分析方法第39-41页
        2.4.1 重金属含量分析方法第39页
        2.4.2 重金属含量预测模型构建方法第39页
        2.4.3 重金属来源判定方法第39页
        2.4.4 重金属污染和风险评价方法第39-41页
第3章 铁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富集因子分析第41-72页
    3.1 铁路沿线土壤及其他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第41-57页
        3.1.1 室兰本线沿线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第41-45页
        3.1.2 水郡线沿线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第45页
        3.1.3 八高线沿线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第45-49页
        3.1.4 越后线沿线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第49-52页
        3.1.5 总武本线沿线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第52页
        3.1.6 中央本线沿线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第52-55页
        3.1.7 山手线沿线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第55-57页
    3.2 铁路沿线土壤重金属的生物吸收性分析第57-61页
    3.3 铁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富集因子评价第61-70页
        3.3.1 室兰本线沿线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因子分析第61-63页
        3.3.2 八高线沿线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因子分析第63-64页
        3.3.3 水郡线沿线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因子分析第64-65页
        3.3.4 越后线沿线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因子分析第65-67页
        3.3.5 总武本线沿线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因子分析第67-68页
        3.3.6 中央本线沿线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因子分析第68-70页
    3.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4章 铁路沿线重金属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第72-103页
    4.1 铁路沿线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第72-83页
    4.2 铁路沿线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第83-94页
        4.2.1 铁路运行技术参数对重金属分布的影响第83-90页
        4.2.2 环境因素对重金属分布的影响第90-94页
    4.3 铁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神经网络模拟第94-102页
        4.3.1 模型的构建第94-96页
        4.3.2 神经网络的训练第96-98页
        4.3.3 神经网络的泛化与预测第98-102页
    4.4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5章 铁路沿线土壤中重金属判源分析第103-149页
    5.1 相关系数分析第103-113页
    5.2 主成分分析第113-123页
    5.3 系统聚类分析第123-128页
    5.4 Pb稳定同位素分析第128-129页
    5.5 空间分布图解分析第129-147页
    5.6 本章小结第147-149页
第6章 铁路沿线土壤重金属污染和风险评价第149-179页
    6.1 铁路沿线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第149-151页
    6.2 地积累指数评价第151-161页
        6.2.1 室兰本线沿线土壤重金属的地积累指数分析第152-153页
        6.2.2 八高线沿线土壤重金属的地积累指数分析第153-154页
        6.2.3 水郡线沿线土壤重金属的地积累指数分析第154-156页
        6.2.4 越后线沿线土壤重金属的地积累指数分析第156-157页
        6.2.5 总武本线沿线土壤重金属的地积累指数分析第157-159页
        6.2.6 中央本线沿线土壤重金属的地积累指数分析第159-161页
    6.3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第161-168页
        6.3.1 单项潜在生态危害系数第162-164页
        6.3.2 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系数第164-168页
    6.4 健康风险评价第168-177页
        6.4.1 非致癌风险评价第169-173页
        6.4.2 致癌风险评价第173-177页
    6.5 本章小结第177-179页
结论与展望第179-183页
致谢第183-184页
参考文献第184-19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情况及研究成果第194页

论文共1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洛川苹果网络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下一篇:城市污水中有机碳的回收及功能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