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1.4.1 可能的创新 | 第14页 |
1.4.2 存在的不足 | 第14-15页 |
第2章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2.1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第15-17页 |
2.1.1 风险资产管理理论 | 第15页 |
2.1.2 信用脆弱理论 | 第15-16页 |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6页 |
2.1.4 现代信贷配给理论 | 第16页 |
2.1.5 篮子理论(鸡蛋理论) | 第16页 |
2.1.6 大数据风控理论 | 第16-17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第3章 批发行业综述及行业风险评价 | 第21-27页 |
3.1 批发行业综述 | 第21-23页 |
3.1.1 批发行业的运行情况 | 第21-23页 |
3.1.2 批发行业的特点 | 第23页 |
3.2 批发行业的发展趋势及行业风险点 | 第23-27页 |
3.2.1 行业发展趋势 | 第23-24页 |
3.2.2 行业主要风险点 | 第24-27页 |
第4章 A银行批发行业信贷风险分析 | 第27-33页 |
4.1 A银行批发行业客户结构风险 | 第27-28页 |
4.2 A银行批发行业用信品种风险 | 第28-29页 |
4.3 A银行批发行业产业链风险 | 第29页 |
4.4 A银行批发行业财务指标风险 | 第29页 |
4.5 A银行批发行业信贷管理风险 | 第29-33页 |
4.5.1 风险评价手段单一,过分依赖财务报表 | 第30-31页 |
4.5.2 对客户行业风险评估存在不足 | 第31页 |
4.5.3 “重贷前、轻贷后”,贷后管理流于形式 | 第31-33页 |
第5章 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5.1 银行内部信贷风险管理缺陷 | 第33-34页 |
5.1.1 风险识别和管理技术落后 | 第33页 |
5.1.2 行业政策研究不足 | 第33页 |
5.1.3 贷后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 第33-34页 |
5.2 外部因素 | 第34-36页 |
5.2.1 宏观经济结构调整 | 第34页 |
5.2.2 宏观信用环境尚未完善 | 第34-36页 |
第6章 批发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改进方案 | 第36-45页 |
6.1 以行业风险控制关键点为基础构建风险控制体系 | 第36-37页 |
6.1.1 批发行业信贷风险控制体系设计原则 | 第36-37页 |
6.1.2 批发行业信贷风险控制体系构建 | 第37页 |
6.2 进一步行业细分,制定“差异化”信贷政策 | 第37-38页 |
6.2.1 进一步细分行业及评分等级 | 第37-38页 |
6.2.2 调整、优化客户结构,制定“差异化”信贷政策 | 第38页 |
6.3 系统分析财务数据,合理确定授信额度 | 第38-44页 |
6.3.1 规范批发行业财务指标计算 | 第38-41页 |
6.3.2 合理确定批发行业企业的授信额度 | 第41-44页 |
6.4 授信后客户违约风险跟踪 | 第44-45页 |
6.4.1 注意收集企业信息 | 第44页 |
6.4.2 关注上下游企业经营情况 | 第44页 |
6.4.3 关注国际市场及汇率变化 | 第44-45页 |
第7章 保障措施 | 第45-49页 |
7.1 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环境 | 第45页 |
7.2 构建授信评级体系 | 第45-47页 |
7.2.1 优化评级模型 | 第45-46页 |
7.2.2 内外部同时评级 | 第46页 |
7.2.3 完备数据基础 | 第46-47页 |
7.3 强化信贷风险内部控制 | 第47-48页 |
7.3.1 完善信贷风险内控规制 | 第47页 |
7.3.2 健全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体系 | 第47-48页 |
7.4 信用风险分散和转移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