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流量分类及异常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7-2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19页
    1.2 研究关键问题第19-21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23-25页
第2章 基础知识和相关工作第25-47页
    2.1 网络流量分类方法第25-31页
        2.1.1 一般的网络流量分类第25-29页
        2.1.2 恶意流量分类第29-30页
        2.1.3 加密流量分类第30-31页
    2.2 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第31-37页
        2.2.1 网络流量异常检测基本概念第32-34页
        2.2.2 基于分类的方法第34-36页
        2.2.3 基于统计的方法第36-37页
        2.2.4 基于聚类的方法第37页
        2.2.5 基于信息论的方法第37页
    2.3 深度学习第37-47页
        2.3.1 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第38-40页
        2.3.2 反向传播算法第40-42页
        2.3.3 卷积神经网络第42-44页
        2.3.4 长短时记忆循环神经网络第44-47页
第3章 基于表征学习的恶意流量分类方法第47-61页
    3.1 引言第47-48页
    3.2 相关工作第48页
    3.3 基于表征学习的网络恶意流量分类模型第48-55页
        3.3.1 数据集第48-49页
        3.3.2 网络流量表示形式第49-51页
        3.3.3 数据预处理流程第51-53页
        3.3.4 表征学习模型架构第53-54页
        3.3.5 可扩展性验证第54-55页
    3.4 实验与分析第55-59页
        3.4.1 实验配置第55页
        3.4.2 评价标准第55页
        3.4.3 网络流量表示形式实验结果分析第55-57页
        3.4.4 可扩展性验证实验结果分析第57-58页
        3.4.5 与现有方法的对比第58-59页
    3.5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4章 基于一维CNN的端到端的加密流量分类方法第61-75页
    4.1 引言第61-62页
    4.2 相关工作第62-63页
    4.3 基于一维CNN的端到端的加密流量分类模型第63-68页
        4.3.1 数据集第63-64页
        4.3.2 端到端整体工作流第64-65页
        4.3.3 加密流量表示形式第65-67页
        4.3.4 一维CNN模型架构第67-68页
    4.4 实验与分析第68-74页
        4.4.1 实验配置第69页
        4.4.2 评价标准第69-70页
        4.4.3 加密流量表示形式实验结果分析第70-71页
        4.4.4 两种模型架构实验结果分析第71-72页
        4.4.5 与现有方法的对比第72-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5章 基于两阶段LSTM的网络流量分类方法第75-85页
    5.1 引言第75-76页
    5.2 相关工作第76-77页
    5.3 基于两阶段LSTM的网络流量分类模型第77-80页
        5.3.1 模型概述第77-78页
        5.3.2 数据包内时序特征学习第78-80页
        5.3.3 网络流内时序特征学习第80页
    5.4 实验与分析第80-83页
        5.4.1 实验数据及配置第80-81页
        5.4.2 实验结果分析第81-82页
        5.4.3 与现有研究的比较第82-83页
    5.5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6章 基于层次化时空特征学习的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第85-107页
    6.1 引言第85-86页
    6.2 相关工作第86-88页
    6.3 基于CNN和LSTM的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模型第88-93页
        6.3.1 模型概述第88-90页
        6.3.2 使用CNN学习空间特征第90-91页
        6.3.3 使用LSTM学习时序特征第91-93页
    6.4 实验与分析第93-105页
        6.4.1 实验数据及配置第93-96页
        6.4.2 网络流长度的影响第96-98页
        6.4.3 数据包长度的影响第98-100页
        6.4.4 数据包个数的影响第100-101页
        6.4.5 使用t-SNE降维时空特征并可视化分析第101-103页
        6.4.6 与现有研究的比较第103-105页
    6.5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07-111页
    7.1 工作总结第107-108页
    7.2 工作展望第108-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3页
致谢第123-12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生物微环境下微米级颗粒的机器人辅助自动化操控
下一篇:偏振遥感器实验室系统级辐射与偏振定标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