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自然常识论文

中德现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以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为例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前言第7-15页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7-9页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7-8页
        (二) 研究价值第8-9页
    二、文献综述第9-14页
        (一)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研究第9-12页
            1、对培养“科学素养”目标的研究第9页
            2、对学习“科学教育”内容的研究第9-10页
            3、对运用“科学探究”方法的研究第10页
            4、对中国课标的总体特点及创新的研究第10-11页
            5、对中国《标准》中的缺陷与不足第11-12页
        (二) 德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研究第12-13页
        (三) 外国科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第13页
        (四) 创新之处第13-14页
    三、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一章 中德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历程回顾第15-18页
    一、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历程回顾第15-16页
    二、德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历程回顾第16-18页
第二章 中国与北威州课程标准基本框架的比较研究第18-23页
    一、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基本框架第18-19页
    二、北威州自然与科学常识课程标准基本框架第19-20页
    三、分析比较第20-23页
        (一) 两国指导思想不一,体现人才培养方向的差异第20-21页
        (二) 两国课标框架大体相似,贯穿“科学主题”统整课程第21-23页
第三章 中国与北威州课程基本理念的分析比较第23-26页
    一、有关两国基本理念的分析梳理第23页
    二、比较研究第23-26页
        (一) 社会背景不同,导致理念实施基础各有侧重第24页
        (二) 围绕科学的四个层面,培养科学态度和意识第24-25页
        (三) 强调科学探究的精神,主动联系社会生活第25-26页
第四章 中国与北威州课程目标的分析比较第26-30页
    一、有关两国课程目标的分析梳理第26-27页
    二、比较研究第27-30页
        (一) 宏观总目标都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第27-28页
        (二) 微观具体目标遵循两国所需人才的差异性,切实可操作第28-30页
            1、科学知识部分第28页
            2、科学能力部分第28-29页
            3、科学态度部分第29-30页
第五章 中国与北威州课程内容的分析比较第30-37页
    一、中国与北威州课物质和物理科学领域内容标准的比较研究第31-32页
        (一) 物质与物理科学领域内容梳理第31页
        (二) 比较分析第31-32页
    二、中国与北威州内容标准生命科学领域的比较研究第32-34页
        (一) 生命科学领域内容梳理第32-33页
        (二) 比较分析第33-34页
    三、中国与北威州内容标准地球科学领域的比较研究第34-35页
        (一) 地球科学领域内容梳理第34页
        (二) 比较分析第34-35页
    四、中国与北威州内容标准技术领域的比较研究第35-37页
        (一) 技术领域内容梳理第35-36页
        (二) 比较分析第36-37页
第六章 中国与北威州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建议的比较分析第37-41页
    一、中国与北威州实施建议内容的比较研究第37-39页
        (一) 有关两国实施建议内容梳理第37-38页
        (二) 比较分析第38-39页
    二、中国与北威州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比较分析第39-41页
        (一) 有关两国评价建议的内容梳理第39-40页
        (二) 比较分析第40-41页
第七章 北威州课程标准对我国的启示第41-44页
    一、科学课列入核心课程范围,学习年限贯穿小学始末第41页
    二、优化科学课程结构,重视课程内容的衔接第41-42页
    三、培养基础性的关键技能,加强个性化创新教育第42-43页
    四、课程实施评价部分增加“应用示例”,更加直观准确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回归童心—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下一篇:贵州省城镇失业问题研究